衆所周知,慈禧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個非常出名的女子,重點就在於她是清朝末期的是實際統治者,其實慈禧的出身並不是很好,雖然也是出生於貴族,但是卻是早已沒落的貴族,1852年慈禧入宮成爲貴人,剛入宮的她也並不是很受鹹豐帝的寵愛,一直都是默默無聞,身在宮中的她深知受到皇帝寵愛的重要性,於是她便千方百計的接近鹹豐帝,努力的表現自己,最終爲皇帝生下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同治帝,而慈禧也是母憑子貴,在朝中的地位不斷的提升。

  伴隨着地位的提升,她的野心也開始漸漸的膨脹,鹹豐帝也發現了她的缺點,如果讓她再這樣下去,後宮必將發生大亂,於是鹹豐帝就決定疏遠慈禧,並且將她的兒子也交給了皇后撫養,希望能夠壓制住她,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擔驚受怕的鹹豐帝只好帶着身邊的人倉皇逃離,逃到承德以後,鹹豐帝就身患重病,知道自己活不久的鹹豐帝就開始安排自己的後事。

  最讓鹹豐帝擔心的還是慈禧,如果自己死後慈禧獨攬大權,憑藉着慈禧的性格那麼大清到時候一定會是內憂外患的局面,甚至還會葬送於慈禧的手中,於是在鹹豐帝臨終之前,就祕密留下了兩道聖旨給皇后娘娘,第一道的內容就是:立皇長子載淳爲皇太子,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等八人爲顧命八大臣,盡心盡力輔佐載淳,第二道聖旨的內容是:如果慈禧奪取皇子的權力,做出欺上瞞下之事,便將她賜死。這第二道聖旨無疑是給皇后留下了一個利器,如果慈禧爲非作歹,可以立馬置他於死地。

  鹹豐帝去世後,皇后也就公佈了第一道聖旨,由載淳繼承皇位,也就是同治帝,皇后這一塊爲了防止誰獨佔大權,就分爲了東西兩太后,東太后也就是撫養同治帝長大的慈安太后,西太后自然就是同治帝的母親慈禧太后,兩人同時垂簾聽政,顧命八大臣輔助,掌管國家一切事宜,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顧命八大臣手中的權力也是越來越大,這對於慈禧來說是十分苦惱的事情,因爲他們更傾向於慈安太后,使慈禧太后掌權的步伐也是寸步難行。

  面對這八大臣,慈禧也是毫無辦法,於是她就開始漸漸在慈安太后耳邊說壞話,說這八大臣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難免會起反叛之心,現在要及時處理掉他們,如果日後等他們羽翼逐漸豐滿,恐怕會釀成大禍,慈安太后也就聽信了慈禧的話,和慈禧團結在一起聯合恭親王奕新打倒了八大臣之後,慈禧便開始漸漸的膨脹起來,認爲自己在宮中誰也不害怕了,但是之後發生的事情卻徹底讓慈禧傻了眼。

  事情是這樣的:慈禧太后命自己的親信安德海去江南採購新衣,安德海仗着慈禧的身份,一路上胡作非爲,讓消息傳到了同治帝的耳朵裏,同治帝對於安德海本來就不滿,於是藉助着此事直接把安德海斬首示衆,並沒有向慈禧報告,慈禧聽到後大爲惱怒,直接去慈安太后那裏大鬧,沒有想到的是慈安太后直接把聖旨拿了出來,知道聖旨內容之後慈禧徹底傻了眼,也不敢再有什麼出格的舉動,開始事事爲皇帝着想。

  慈安太后看到慈禧的作爲之後,認爲她已經性情大變,不再向以前那樣貪圖權力,於是就當着慈禧的面毀了那份聖旨,看到聖旨被毀之後,慈禧再也沒有什麼顧忌,沒過多久慈安太后 便暴卒於鍾粹宮,而慈禧也徹底成爲了清朝的統治者,一家獨大,而慈安太后的死卻成爲了一個謎,對於此事您又有什麼見解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