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聞李敖去世是在一個公交車上,車上人不多,隨著車子的顛簸,不由得感嘆,李敖是個什麼樣子的人呢。

李敖生於黑龍江哈爾濱,祖籍雲南烏撒,1949年定居臺中,在省立臺中學二年級就讀,1954年考入臺大歷史系,1961年二月五號在澎湖退伍,六號上船抵臺中,九月一號出版第一本書,《傳統下的獨白》十二月一號在《文星》發表文章,發表「我們對國法黨限的嚴正表示」後雜誌被封殺,四年的《文星》告一段落,八月十日入獄。2000年李敖憑長篇小說「北京法源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並在清華,復旦大學等發表學術演講,2006年12月29日在李敖有話說節目中宣佈自己專心寫作。

李敖因其文筆鋒利,批判色彩濃厚嘻笑怒罵皆成文章,自詡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有《北京法源寺》《陽痿美國》《李敖有話說》《紅色十一》等100多本著作,九十六本被禁,創下歷史記錄,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李敖大全集》是他大部分著作的合集,共80冊,凡3000萬字。

2013年11月20號發行《李敖議壇哀思錄》同時退出政壇,同年發行《虛擬的十七歲》

他的臺中市高中讀書時,以一篇《論杜威》獲得了低年級女同學羅某的芳心,也是兩情相悅,後又與小蕾相識,在經過他入獄五年出來以後。小蕾也早已做人母,76年李敖出獄以後,遇到一個漂亮女子劉會雲,後劉會雲主動從三人關係中退了出來,李敖還給了劉會雲去美學費,共210萬臺幣,後與胡茵夢的婚姻也是曇花一現,經常吵架不斷,僅維持了3個月零22天宣佈離婚。最後與王小屯結為夫妻,生有一子一女。

他也經常募捐活動,為了救助臺灣慰安婦,不惜拍賣自己的書法作品,捐出來一百萬美金,約合人民幣三千三百多萬封臺幣,轟動一時。

李敖名言,「你不知道我性格吧我一點也不喫的。我很像猶太人以色列人,我反應是立刻的,我們中國人說喫虧佔便宜,我從來沒有這樣,過去喫虧就是喫虧了,可是我現在佔便宜我要佔回來,我這個人就是這樣,絕不喫虧」有趙洪祝說,李敖對待臺灣問題上,堅持和平統一,反對臺獨,這是兩岸的心聲,也是每個中國人的期盼,李敖就是這樣用一支筆震撼兩岸同胞,用一張嘴影響無數華人,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的人。


我在tmyxlx寫了一篇文章,剖析李敖的人格。

我給了小劉210萬,你如果真愛女兒,就該拿出210萬相對基金----李敖不在了,胡因夢清靜了----認識邊緣型人格障礙

在胡因夢自傳《生命的不可思議》一書中,描述了李敖的一些日常生活的細節。在全書中,胡因夢對自我的剖析真實而坦誠地呈現,相信她對李敖的描述也是如此。生活細節最能投射一個人的人格特徵,無意識的外顯行為具象化地描繪出人格面具或心理真相。那麼,基督山李敖伯爵(胡因夢的稱呼)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在書中,胡因夢對李敖用了一個詞:人格失調。她說根據斯科特.佩克的詮釋,人格失調者凡事不肯負責,每當與外界發生衝突時,總是一口咬定錯在別人。沒有這麼簡單。從生活細節來看,李敖屬於邊緣型人格障礙的類型。

人格障礙者的共同特徵是:思維方式與行為模式極端;缺乏自我覺察和自我反省的能力,有的幾乎等於零;缺乏信任與安全。其他人格障礙類型是偏向於一個極端,比如反社會型、自戀型、偏執型。邊緣型人格障礙是偏向於兩個極端,表現為:人格和情緒極不穩定;極度自大或極度自卑;極度地好或極度地壞;極度地自私;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

李敖以他的才學和極度自大成功地在自己身上鑄造了一個神,一個時代的叛逆英雄(因為政治迫害入獄5年,此次經歷成為他耀眼的光環),一個五百年來的白話文豪。胡因夢是才女,是演員、作家、譯者,首度將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引介到臺灣。年輕時候的胡因夢叛逆、自認為獨特又心懷救贖之夢,盲目崇拜於李敖。

先來看看李敖極度自大、極度自私、極度地壞的那一面。

他的臥室,天花板上居然貼了一整面的鏡子,這種裝潢讓人出乎意料。每當胡因夢期望和他達到合一境地時,卻總是發現他在仰望天花板上那面象徵花花公子的鏡子,很認真地欣賞著自己的「騎術」。

這種行為看上去很自大,這僅僅是外在,內在是自卑的、怯懦的。這種行為是從極度自卑(隱藏)到極度自大(彰顯)的無意識過程。這樣的人表面上玩世不恭、遊戲人間而又魅力十足,他們以阿諛和寵愛來表現他們對女人的慷慨,以贏取女人的獻身和崇拜,只是在滿足他們的征服欲和掌控欲而已。

一個內在力量真正強大的人是氣定神閑的,不必手持一把劍,「啪」地往桌上一放,「店小二,拿酒來!」內在力量真正的強大就像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一樣,由內而外自然散發,不必彰顯外在的力量。

他說,「我的生平有兩大遺憾:一是,我無法找到像李敖這樣精彩的人做我的朋友;二是,我無法坐在臺下去聽李敖的精彩演說。」「我要是想佩服誰,就去照照鏡子。」這樣的言論足見他的極度自大。

胡因夢曾經問李敖的另一位女友劉小姐怎麼辦?李敖說了一番令胡因夢絕倒的話。他說他會告訴她,「我愛你還是百分之百,但現在來了個千分之一千的,所以你得暫時避一下。」胡因夢疑惑什麼叫暫時避一下。他說,「你這個人沒個準,說不定哪天就變卦了,所以需要觀望一陣子。我讓她先到美國去,如果你變卦了,她還可以再回來。」他對女人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態度,可見他的自私。

李敖拿了一筆錢給劉小姐,請她到美國「觀望」一陣子,他又心疼起這筆錢來。和胡因夢母親聊天時,李敖突然對胡母說,「我已經給了小劉二百一十萬,你如果真的愛你的女兒,就該拿出二百一十萬的相對基金纔是。」胡母臉色大變,轉頭就走。極度的自私可見一斑。

朋友蕭先生是一個生活大白癡,委託精明的李敖處理他在臺灣的房產和古董傢具,李敖要他簽什麼他就簽什麼。李敖不僅有預謀地步步為營地霸佔蕭先生的古董傢具和房產,蕭先生還在李敖「真憑實據」的攻勢下節節敗訴,鋃鐺入獄兩次。極度自私的行徑到了不擇手段、無用其極的地步。

李敖認識的人不少,但深交的朋友幾乎沒有,他說就算最親信的人也可能在背地裡暗算他。他非常怕冷,衣服穿得特別多,說老天爺也會暗算他。生活在一個屋檐下,胡因夢深切感受到他的打擊、恐懼、敏感、多疑和防禦。

如果李敖只有極壞的那一面,怎麼可能會有那麼多女子前赴後繼?除了虛幻的光環以外,有他待人極好的甚至好得出格的一面。

當李敖覺得一切都在掌握中情勢很安全的時候,他是這個世界上最寵女人的男人之一。每天早上胡因夢一睜開眼睛,牀頭一定齊整地擺著一份報紙、一杯熱茶和一杯熱牛奶。

李敖第一次見到胡因夢母女倆,很規矩地鞠了一個九十度的大躬,後來母親告訴她他那個躬鞠得怪嚇人的,這個年代已經沒人行這麼大的禮了。初次見面的禮貌如此出格,是他極好的一面的呈現,他做不到中庸的好。他就像一個走極端的鐘擺,要麼在極左,要麼在極右,就是不能穩穩噹噹地待在中間那個位置。

人格障礙是怎樣形成的呢?

各種人格障礙都有其特定的客體關係問題,孩子是主體,他的第一客體是他的媽媽,其次是其他的養育者,養育者與孩子之間特定的互動模式形成相應的人格障礙。人格障礙的形成與人在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中的養育方式和互動模式息息相關。客觀地說,是這種特定的養育方式和互動模式,形成了人格的偏離。比如一個孩子從小被極好和極壞兩種極端的方式對待,就會形成邊緣型人格障礙。他習得了這種模式,也無意識地用極好或極壞的兩種極端方式對待他人。

人格障礙的形成並非經歷重大的創傷事件(重大的創傷事件引發的是創傷後應激障礙),而是日積月累地被極端對待,或者因為宗教的緣故。因為宗教緣故形成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案例此後會在公眾號推出。

不瞭解李敖的成長史,但從兩個細節看出父母對他的兩種極端的養育方式。他不肯在父親的葬禮中落淚,不願依規矩行禮。他曾經卻從臺北扛了一張牀回家送給他的母親。父親對他極壞,母親對他極好,從這兩個細節投射出來。

從結婚到離婚只有3個月,胡因夢的選擇是明智的,雖然此後官司纏身。雖然此後李敖在電視節目和書中不斷地對她攻訐。雖然在她50歲生日時送她50朵玫瑰慶祝她美人遲暮。斯人已逝,各自安好。

這篇文章沒有非議故人的意思,是想大眾能有這樣一種常識:當你和某個人相處特別困難,很受傷害,傷痕纍纍,他的人格和情緒極不穩定,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極端不在常態,缺乏自我覺察和自我反省的能力,你一忽兒如飄雲端(待你極好)一忽兒如墜地獄(待你極壞)。感覺到這些的時候,保持距離比較好。因為普通人不具備辨識邊緣型人格障礙以及與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相處的能力。

註:此文不是從理論的高度而是從案例的角度進行剖析,期待同行探討。此後陸續有關於人格障礙的文章在公眾號推出。


李大師是現實生活中我崇拜的一個人。敢做敢為。不說假話。不媚權貴。真正做到了一個文人應該對國家對民族的一種擔當和負責.和很多奴才一般的文人比起來。那就是傲骨迎風。試問當下還有和李敖大師比肩的嗎!有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