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本土 贏在青訓

17/18賽季CBA聯賽總決賽,遼寧衡業總比分4∶0戰勝浙江廣廈,奪得隊史聯賽首冠。圖爲韓德君扣籃。視覺中國供圖

第7次總決賽,遼寧男籃終於沒有讓冠軍旁落。終場哨響,塵埃落定,遼寧籃球積聚了23年的情緒,瞬間得到釋放,汗水、淚水交織在一起,這一刻,遼寧男籃和遼寧球迷,無疑是最幸福的羣體。

作爲失利的一方,廣廈隊的失落在所難免,但建隊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常規賽第一,第一次殺入CBA總決賽,特別是胡金秋、趙巖昊、孫銘徽等幾位本土新秀的成長,對廣廈隊來說,已收穫頗豐。

其實,對於聯賽來說,亦是如此:本土球員的迅速成長,完全可以稱得上是20172018賽季CBA的標籤。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過分依賴外援”都是CBA聯賽最被詬病的問題之一。雙外援球隊,外援掌控球權,特別是第4節,兩個外援打,3名國內球員看的場面經常發生。至於3外援政策,更是讓一些弱隊,在成績上有了逆襲的機會,他們急功近利而缺乏長遠規劃。

但是剛剛結束的這個賽季,過分依賴外援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精彩、激烈的季後賽、總決賽就是最好的證明。

實事求是地講,4∶0的總比分,讓總決賽在懸念方面略顯尷尬,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這次總決賽,本土球員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根據統計,前3場比賽,廣廈隊的本土球員得分總和,均高於外援得分總和。遼寧隊則只有兩場比賽,外援得分高於本土球員得分,總共也只有9分。

從個體角度上看,廣廈隊小將趙巖昊,在第3場比賽的上半場,兩分球3投3中,3分球2投1中,出場15分鐘,貢獻了10分兩搶斷。在球隊整體表現非常困難的情況下,趙巖昊的發揮更顯難得。郭艾倫則是遼寧隊中最爲出色的本土球員,總決賽第一場拿下27分,第三場又砍下26分,比進攻端的貢獻更重要的是,他在組織、串聯上的進步,得到了各方的肯定。

事實上,除了遼寧和廣廈,很多球隊的本土球員,在本賽季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長和進步。在常規賽技術統計中,浙江隊的吳前場均可以貢獻21.9分,排名得分榜第30位;深圳隊顧全、李慕豪以及更年輕的沈梓捷、白皓天是球隊殺入季後賽的功臣;趙睿、胡明軒則是廣東宏遠隊保持爭冠實力的重要拼圖;北京首鋼隊整個賽季都受到傷病困擾,但翟曉川、方碩的表現仍值得稱讚。

毫無疑問,通過本賽季的常規賽、季後賽和總決賽,一個再明顯不過的真理就是,那些擁有更多出色本土球員俱樂部,取得好成績的可能性就越大。

以廣廈隊爲例,他們之所以在本賽季取得成功,重要的原因就是青訓。這家民營俱樂部不像遼寧隊那樣,背後擁有巨大的人才基礎和體育局的支持,這讓他們必須把選材眼界放得更寬。本賽季表現出色的胡金秋,是廣廈俱樂部從新疆庫爾勒挖回來的“寶貝”,趙巖昊來自河北,孫銘徽是吉林人,蘇若禹則來自遼寧。就在去年,廣廈隊剛剛奪得了全國青年聯賽的冠軍,這意味着未來會有更多出色的苗子湧現出來,廣廈隊也會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在聯賽中保持足夠的競爭力。

當然,不同體制的俱樂部,在青年球員培養層面,肯定會遭遇不同的問題。遼寧男籃23年來首奪職業聯賽冠軍固然值得欣喜,這是他們幾十年來,源源不斷的人才培養應有的回報,但是,基於目前遼寧男籃所處大環境的經濟形勢,人才外流的現象也越發明顯,最近一次也是最受關注的一次,就是2015年周琦加盟新疆。但無論如何,CBA俱樂部乃至中國籃球未來發展的驅動力,一定是各傢俱樂部深耕自身的青訓體系。

不得不提到的是北京首鋼。作爲老牌的國企背景俱樂部,首鋼男籃雖然也曾取得過4年3冠的輝煌,但是,球隊在青訓上一直困難重重。也正因爲如此,俱樂部與美國籃球學院合作,在全國範圍內選拔適齡青少年球員赴美深造,以“專業訓練融入教育”體教結合的思路,打造全面發展的新型籃球人才,“雛鷹計劃”應運而生。本賽季,北京首鋼男籃在1/4決賽中,雖然1∶3被最終奪冠的遼寧男籃淘汰,但比賽的過程,展現了這支球隊的底蘊。首鋼俱樂部曾經表示,要在未來3年內重新進入奪冠行列的目標。如果未來有更多像浙江廣廈、北京首鋼這樣,在青訓發力的俱樂部,CBA聯賽和中國籃球的未來,一定會更好。

本報北京4月22日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