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說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卻不知道不孝有三的三到底指的是什麼。不孝有三的三件事鮮爲人知,對現代人來說更是不清楚,但也有必要了解,避免犯錯誤,更應該努力爲父母盡孝。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傳說中舜帝的父母不賢,對舜帝的婚事一直多加幹預,因此舜帝一直沒有娶妻生子,最後舜帝遇到喜歡的女子便自行娶妻生子,但他並沒有告訴父母。舜帝的做法存在很大的爭議,孟子對此事進行評論,纔有了上面那句話。

孟子原話的意思是,從禮法上來說,不孝的事情有三件,在這三件不孝事情中,無後是最大的一件。舜帝娶妻雖然沒有告知父母,但他娶妻卻是爲了傳宗接代,在所有不孝中沒有後代纔是最不孝的事情,和無後這件事情相比較起來,他沒有稟告父母娶妻這件事情雖然有錯,但算不上什麼,是可以理解和原諒的。

不孝有三,其中之一是一味順從。父母有錯一味順從,不加勸阻爲不孝。春秋時期曾子犯錯,他的父親用一根很粗的棍子打他,而曾子一動不動的接受父親的棒打,最後棍子被打斷,曾子也暈了過去。曾子醒來之後沒有解釋,也沒有責怪父親,後來人們紛紛效仿曾子。孔子知道後卻責怪曾子,如果一棍子打下去身體出現問題的話,那麼曾子的父親就會自責,親朋好友也會責怪其父親,讓他陷入不義之中,這不是孝順的表現。

第二不孝是不供養父母,家境貧寒,父母年事已高,自己卻不去當官供奉父母。西漢末年,河南一位叫做蔡順的人從小和母親相依爲命,他爲了照顧母親每天乞討,雖然將最好的桑葚給母親喫,但他們的生活極爲貧苦,稱不上孝順。

第三種不孝便是我們所熟悉的無後,到了年齡不娶妻生子,不傳宗接代,這是最爲不孝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