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回十四歲拜孔子爲師,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孔子爲什麼喜歡顏回,我們通過《論語》來尋找答案。

  一是顏回悟性高: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孔子說,整天給顏回講學,他從來不提反對意見,像個笨蛋一樣。但等課後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行,發現他對我所講授的內容還有所發揮,可見顏回其實並不是一個笨蛋。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孔子問子貢:“你和顏回誰學的更好一些呢?”子貢回答說:“我怎麼敢和顏回相比呢?他能做到舉一反十,而我頂多就是舉一反二。”孔子聽了子貢的話說:“切實是不如顏回,在這方面我和你都不如顏回啊”。

  顏回能夠做到不重複犯錯,當然是必須善於學習善於反思了。恰如《論語·爲政》篇中,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來孔子不止不反對學生當面提問辯論,而且是鼓勵和提倡學生有懷疑精神的,在他看來,講學一整天,學生沒有一點異議,其實是“如愚”。而這跟整個春秋戰國時代思想開放、學說璀璨的時代背景是相吻合的。但顏回雖然不會當面質疑,回去卻能鑽研和實踐,發揮所學內容,具有很強的應用能力,所以其實他並不愚笨,而是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是顏回能夠安貧樂道。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說:“顏回的品質高尚啊!一框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裏,一般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因爲條件不好而改變他的樂趣。顏回的品質真是高尚啊!”

  至於爲什麼喜歡顏回,因爲他有才能德,要不然他英年早逝,也不會被尊爲復聖。

  其實顏回拜孔子爲師很晚,在他之前,孔子傳教之地杏壇,在顏回沒來之前。第一位沒有人敢坐。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更有七十二賢。

  當然也不是不敢坐,因爲他們覺得他們的德名不夠坐第一位,而孔子也沒點頭。直到顏回的到來,最終顏回坐了。

  甚至孔子也說一句話,“吾道興亦”意思說,我儒家可以大興於天下。

  可惜的是顏回死的早,其實孔子兒子伯魚也死在孔子前面,但顏回的去世比自己兒子去世更加傷心。

  顏回和曾子都是父子兩人一起拜孔子爲師的。顏淵,顏回。曾參和他的父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