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在外邊打工,一年到頭也就春節過年回去一回。

可能是回去少吧, 總覺得和村裡的那些年齡比我大很多或者小很多的人之間,雖然彼此的問候都很親切,但是,難免也有幾分陌生。

當然,和同齡人之間,話題還是要多很多。

對於不常在村子裡生活的人,無法深有感觸地說,農村人與人之間沒有以前淳樸,或者多了一些勾心鬥角。

當然了,很多人有這種感覺,也是無可厚非的。

其實,所謂的現在的農村人多了勾心鬥角,無非是彼此之間有了更多利益的牽扯。

每個時代的人都是一樣的,人都是自私的。

以前的人都比較窮,大家一樣窮,也沒啥可爭的。在沒有物質刺激的情況下,人性中的很多惡是被掩蓋了,或者說沒有激發出來。

可是,到了物質極度豐富的今天,人的慾望也越來越強,不管出於哪個階層,總會想擁有更多。

社會在發展,人的思想和行為在改變也是正常的,懷念過去,不如好好珍惜當下。


作者:西部牛仔,今日新農人資深運營人員,三農專題百萬閱讀量文章原創作者,免費農產品發布平台田管家特約農技專家!

都說民風淳樸,在我看來並不是如此,他們不懂法律,不懂規則,只知道按自己的喜好做事,很多農村人都想著發家致富走向大城市,因此就有了慾望,而慾望就會促使他們做出一些不合理的事情,曾經看過一個新聞,就是一家在村裡發現了一條財路,並實現的蠻好,但是,村裡人看到他們的狀況,卻心生歹意,覺得憑什麼我們都是一樣的農村人你們可以發家致富走出農村,所以集合當地的村民一起破壞了他們的生意,由此可見,這是多麼的惡毒。出生在農村是他們無法選擇的,但生活在哪裡卻是可以自己決定的,只有思想在同一水平上的人才會相處和睦,並不是所有農村人都是一樣的。還有我覺得這個問題不一定要針對村裡人,所有人之間都是這樣的。當然也有相處的好的,他們互幫互助,共同脫貧,誰先成功了會幫另外一個人一把。環境並不能代表什麼,真正決定的還是人心,只有人心善良才會對別人善良,對社會善良。


在以前,村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確實很純樸,鄉親們互幫互助,一家有難,八方支援,一家燉肉,全村來吃,齊心協力,雖然日子苦,但可以說是和諧社會!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勾心鬥角,每家每戶心裡都有小算盤!

我出生在農村家庭,因為一個村的佔地面積不大,所以誰家有一丟小事,全村人都能很快知道,正所謂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我小時,經常能聽到幾個婦女們圍在一圈拉閑話,說別人家的壞話,現在想想只覺得很可笑!

有一種心理叫眼氣,就是羨慕別人家的家庭,村裡誰誰家蓋了一棟房子,其他人不但不表示祝賀,反而更多了一份嫌棄,其實這都是內心在作怪,別人家有,自己家沒有,就是一種嫉妒。

還有,誰家小孩出生了,村裡人都會去送雞蛋,講究的應該是一種禮尚往來,逢年過年,張三家給李四家送了一百塊錢的東西,那麼李四回禮時絕對不會超過一百,就怕自己吃虧了。

鄉里鄉親之間再也沒有那種你幫我助的風氣了,再也無法感受那種大同社會了,只希望能記住一句話:吃虧是福不是禍!


我家就是農村的,對於村裡人的印象就是熱情,好客。不管誰家有個紅白喜事村裡每家都會出來人幫忙操辦。過年過節也會相互走動,互相告喜,尤其是過年。如果有共同的祠堂,熱鬧更是非凡。過年從臘月二十三開始,一直會到正月十五。大年三十晚上每家每戶在祠堂接祖先,放上貢品,年夜飯吃完就到祠堂搶頭柱香,以期待來年祖先保佑發大財,升高官。半夜半夜子時炮,初一早上出天方,正是一個熱鬧。這就是村裡人,就像一家人!


其實我這個人很內向,不覺得人與人要有什麼複雜里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的,一個人只要對另一個人好就會得到回報。要互相尊重對方,言語不過激,不罵人,不吵架,遇到困難共同解決。有苦同享有難同當。和諧和睦,禮讓尊卑,有禮貌要懂事。特別是對長輩要敬愛老人。同事之間說話辦事,要團結一心共同努力才會有好的收穫。鄰里關係也要和睦相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