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4日,泰国举行了大选。这是2014年5月军方发动政变后,首次举行的选举。

这次选举,除了军方如何“还政于民”值得关注外,另外一个值得观察的是,影响泰国政坛二十年的“他信因素”如何发挥作用。

【“还政于民”】

2014年5月7日,泰国宪法法院裁定时任总理英拉·西那瓦滥用职权,迫令其立即下台。当时有舆论称之为“宪法政变”。泰国政局再次陷入混乱。

两个星期后,5月22日,为了收拾局面,泰国军方宣布发动政变,接管国家政权,成立“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时任陆军总司令巴育·占奥差充任总理。

巴育 (图/bangkokpost.com)

很多国家军人发动政变时都想避免使用政变这个词,但在泰国,由于历史原因,军队不会反对王室,往往在政局僵持不下时,公然发动政变以维持秩序。政变也往往得到国王的默许。局势控制住后,军方再慢慢还政于民。

2014年政变后,巴育的军政府曾表示“希望在15个月内还政于民”。

但随着军政府着手修宪,事情就没这么简单了。大选时间不断推迟,经过六次修订时间表,终于确定在2019年3月进行——此时离政变五周年只差两个月了。这期间,泰国还发生了国王驾崩、新王即位、英拉受审并出走他国等大事。

修订后的宪法在2017年公布。根据这个宪法规定,泰国选举可以说是要“还政于民”,也可以说是为巴育和军方“量身定做”。

在实行君主立宪或议会制国家,一般议会下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如果席位过半就可单独组阁,党首成为总理。泰国以前也是如此。

但根据新宪法,泰国的总理不是这么产生,而是由下议院500名议员和上议院250名议员联合选出。

而上议院的250名议员,都是由“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指定。也就是说,这250票肯定会支持巴育,那么在下议院选举中,再获得126票,总票数就是376票,巴育这边的人选就可以当总理了。

而反对党要想当总理,那必须要在下议院选举中直接获得376票。难度可想而知。不是说毫无希望,而是希望极小。

这次选举,根据已经统计的九成多选票,结果是巴育的人民国家力量党得票最多,为750万张;代表“他信势力”的为泰党700万张;在年轻选民中很有影响力的新未来党520万张;老牌的民主党319万张。

根据这个结果,脱下军装的巴育最有可能成为下一届总理。

【他信因素】

军政府主导的修宪措施,当然主要是用来防止他信势力的。所以这里讲一讲他信和泰国的政局。

为泰党党首苏达拉 (图/straitstimes.com)

他信·西那瓦,出身警界,后来从商成为巨富,1994年以巨富之身投身政治,做过副总理。1998年,他用家族资金组建泰爱泰党。

泰爱泰党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走平民路线,虽然被归为中间偏右的政党,但其政治意识形态色彩并不浓。

在2001年选举中,泰爱泰党获得大胜,他信出任总理;2005年选举,泰爱泰又取得压倒性的优势,他信成为泰国历史上第一位干完任期的总理,而且还成功连任。

他信和泰爱泰党凭什么?凭的是激活广大农民。

泰国是亚洲比较早实行民主选举的国家,但泰国过去几十年的民主,基本上是支持王室的势力、官僚阶层、知识阶层、城市工商阶层和市民的政治游戏。这个体系中,国王居于超脱地位,军队充当“平衡器”。

广大农民则如同局外人一般。

这个体系也保障了传统势力的利益。有统计显示,曼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约八分之一,但花在该地区的预算,却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三,在之前更占到近90%!

泰爱泰党胜选、他信执政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照顾底层利益的政策:比如支持农村的优惠贷款、广泛的农村医疗补助和生活补助,要发展教育平衡等等。

他的这些政策,激活了北部和东北部广大的农民,让农民体验到民主政治的意义。他们成了他信的忠实支持者。

值得一提的是,他信执政期间,泰国经济发展也不错,不仅走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阴影,还提前两年还清国际货基金组织的债务。

不过他信的政策也开罪了传统势力,所以传统势力指责他信贪污腐败、独裁、压制言论自由等。

他信有没有腐败?有评论指出,他就是个商人,“在为国民争取财富时,也为自己家族争取财富”,也有人质问“以前泰国总理个个腐败,为何就盯着他信?”

但不管如何,他信和泰爱泰党的横空出世,动摇了泰国几十年来的政治生态,广大农民政治意识被唤醒,动摇了传统阶层的利益。

这是泰国政坛二十年来的他信因素,也是理解泰国二十年来政坛为何一直对立的最重要的基础。

【泰国之路】

醒悟过来的农民要为自己争权利,传统势力不愿放弃利益,泰国的社会当然处于撕裂和对立状态。

在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下,要通过合法的手段战胜他信几乎是不可能的。

3月24日,泰国选民在投票 (图/bangkokpost.com)

因此传统势力想尽一切办法,比如上街游行,但是你传统势力有大量的“黄衫军”上街,他信势力有人数更多的“红衫军”啊。

所以最后,还是请军方出面。

2006年9月,他信在联合国参加活动时,军方在王室的默许下发动政变。他信被迫流亡。

2007年5月,泰国宪法法院判泰爱泰党选举舞弊,该党被迫解散。

但在2007年12月的选举中,原泰爱泰党的很多人转投人民力量党(他信成立泰爱泰党之前,就属于人民力量党),该党党首沙玛·顺达卫也被认为是他信的政治盟友。

有了他信因素,人民力量党获胜,沙玛出任总理。

2008年,沙玛被举报曾担任一个民营电视台烹饪节目主持人,涉嫌违反宪法。法院随后判沙玛违宪,解除其职务。接任的是他信的妹夫颂猜·旺沙瓦。

2008年12月,泰国宪法法院又裁定人民力量党选举舞弊。该党被解散,颂猜被禁止5年内从政。

然而,人民力量党被解散后,该党主要成员再组成为泰党,推举他信的妹妹英拉为党首。

结果英拉在2011年以政治新手身份,领导为泰党赢得选举。英拉也成为泰国第一位女性总理。

从泰爱泰党,到人民力量党,再到为泰党,从他信到沙玛到颂猜再到英拉,只要有选举,代表他信的势力和政党总是战无不胜。

2014年,泰国宪法法院再次判英拉渎职,军方随即发动政变,英拉政权结束——还是只能靠军方。

然而军方也不能一直统治下去,因此就出现2017年宪法这种“适合泰国国情”的规定:一定要通过制度设计,让他信势力不能重新上台。

如何评价这种制度设计呢?有人称这种制度设计是另一种政变,但也有人称这样是进步,毕竟把对立从街头、暴力转向议会和选票。

虽然并不完美,但如果任由街头对立发展下去,对泰国的伤害也显而易见,因此倒不如结合国情,一步一步来——亲他信的势力,起码可以是议会最大的反对党。

这样,等到对立随着时间而淡化之后,问题就会好解决得多。

本文为腾讯独家合作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