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博物馆虽然是一个地方博物馆,但是在收藏的文物的数量和质量两个层面都在我国的博物馆中名列前茅,这些被收藏的珍宝绝对不是主动送上门来的,能够收藏这么一大批宝贝。靠的是博物馆的一大批文物专家的努力搜寻,在博物馆建立之后,他们在遍布全国的文物市场或者是文物收藏者手中买回了大量的优秀文物,为上海市博物馆的辉煌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因为那个时候博物馆的经费非常有限,所以如何在有限经费的条件下更好的花钱对于文物专家的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即使是这些经验丰富的专家有时候也会犯下令人啼笑不得的错误,比如说一些国家博物馆的专家就曾经花了好几百万在北京潘家园购买了一批据说是北魏时期的精美陶俑,但是在之后进行具体检测的时候,他们绝望的发现这些所谓的北魏时期的文物其实是假货。是河南地区的一批农民造假者烧制出来的,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反响,让不少当事人都成为了当时同行内的笑柄,上海博物馆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众多的好东西,靠的就是高明的文物专家,马承源就是他们中非常出众的一个,据说在鉴定文物的时候拥有一双火眼金睛。

  在93年的时候,他因为一些事情来到了香港,可能是因为自己职业的习惯,他在抵达香港之后来到了当地的古玩街参观,在这里他被一批看起来非常普通的竹子吸引了眼球,走近了一看,他才发现这原来是一些竹简,经过长时间的流转,这些本来被绑在一起的竹简已经完全散开了,杂乱的堆在一起看起来非常凌乱。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东西其实并没有多少的价值,毕竟不同于其他文物,这些东西没有太高的观赏价值,做工之类的更是无从谈起,在古玩收藏界应该属于冷门,但是他却对其仔细的端详,毕竟在他看来任何一件文物都不应该被忽视,即使这东西只有极小的可能是国宝,他也绝不能忽视。

  虽然说上面雕刻的字迹已经非常模糊了,但是他还是非常惊奇的发现上面雕刻的是战国时期使用的文字,而且上面记载的内容非常的独特,并没有被记载于史料之中,他将这些字临摹了下来,经过辨认之后,他惊奇的发现这是当时楚国人保存的竹简,里面记述了当时南方地区一些风土人情之类的事情,对政治局势也有一些描述。因为焚书坑儒的事情,这些竹简真的非常的稀有,绝对算得上是国宝。他筹集了100多万将其全部买下,当时有很多人认为这是非常愚蠢的,但是经过在现在看来,马承源这样做真的非常的高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