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功時,要調息定氣,壹志凝神。

行功時,要起腳掛指,離地乘空。

收功時,要清升濁降,關透脈通。

前九圖通關分氣,正身圖運氣還方,惟定身圖轉運轆轤,搬動河車,採藥煉丹,和神養性,出定入定,渾然太極,升則醍醐灌頂[1],降則丹穴充盈,散則遍及六合[2],卷則緊藏個中,行持無間,妙緒莫名。

【一豐大叔 注】

此處將後續圖說功法的關鍵環節的要領進行了總結。主要包括:

起功時,就是第一個動作,通常是「環拱正立勢」,要做到周身放鬆、氣定神閑、不驕不躁、注意力集中、內心平靜。非常類似平時的「愣神兒」的感覺,進入「忘我的境界」。

行功時,就是做其它動作時,關鍵是要用前腳掌支撐,腳跟抬起,做到身體彷彿離地乘空一樣,這與「通關決」要領一致,效果也一致。

收功時,就是最後一個動作,通常是「拱立歸位勢」,這時候,應該能感到周身清爽,神清氣閑,氣血充盈,周身溫熱,經脈通暢,這裡說的其實是練功的「效果」,不是練功的方法。

並解釋了十二圖說各自的特點:前九個圖說,就是從第三捲到第十一卷,能夠達到疏通經絡、氣血運行的目的。正身圖說還能做到運達氣血到周身的效果(實踐證明,的確如此!)。

但是,定神圖則更偏重於「禪修」,重在內在修為,可以達到氣血通暢、修身養性、渾然太極、經脈疏通等等好處。

[1]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2] 六合,上下前後左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