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印经院,坐落在德格县城里,看上去还不如中等规模的寺庙大。过去,它曾经是一座寺院,名叫更庆寺。大约从20世纪40年代起,逐渐由寺院演化成现在的样子。虽然它既没有大型的经堂,也没有自己供奉的主尊,然而却和拉萨的布达拉宫一样,是西藏人心目中的圣地。

从严格的意义来讲,印经院不是寺院。或者说,因为印经院通常都在寺院里,不过是寺院的一部分。但德格的印经院,它自成一格;它的外观――颜色,结构,规模,一句话,它的样子,实在是与一座寺院无异。尤其是那大片的绛红色。假如不是这种颜色,它可能更像一座城堡,一座宫殿,或仅仅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大房子。

除底层外,印经院有三层楼,正是储藏印版,以及印刷、装订直至形成书籍之处。中央是不算宽大的天井。实际上,还不及从一侧沿梯而上,已经能够在人们欢快而响亮的歌声中,毫不费力地分辨出纸张在印版上,有力地,且颇有节奏地刷刷擦过之声。

德格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德格印经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之盛名。德格印经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手工木版印刷中心,占藏族文化70%的古籍存储在其中,是藏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标志性的一面旗帜。

德格印经院的雕版印刷技术是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唐卡绘画、藏纸技艺、藏戏等六项,在第一批国家批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之中,它们代表的都是德格印经院的雕版印刷技艺。印经院古老的狼毒造纸和印刷技艺,也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拾阶而上,在环绕天井的走廊间,有几十个老师傅正在热烈地工作着。只见他们两人一组,一人在倾斜的印版上涂墨,另一人左手先铺纸,待右手执一滚筒一推而过,再揭起已印上文字的纸,一张书页便告完成,每印一张,便自然地向经文鞠躬顶礼一次。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无比快捷,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这已经不能用眼疾手快来形容这些像机器一样工作着的人们了。其中最快的一对,其实还是半大不小的少年人,简直像失控的机器飞速地运转着,手中的纸张像雪片一样纷纷落下,抽一张来看,竟然字迹清晰之至。而且,他俩的歌声最为嘹亮。藏人即使在从事如此机械的劳动时,也是如此地快乐,谁都会为之而感染。

印刷完之后将印好的书页放置到绳条上晾干,再经过巴仲审核,确认字迹清晰、墨汁匀称后才算是一张合格的书页。由巴本(印经院总管)等3人进行最后一次检视校对,质量合格的,送齐书室理齐、磨平,四周涂上红色,捆扎起来,即为成品。最后经过整理排序,方可装订出版。

德格印经院的藏文印刷在近300年的时间里一直沿用传统的雕版印刷技术,很多程序是秘而不宣的。首先是印版的制作就需要3道工序:原材料加工、书写和刻版。从书写到刻版完成,仅校对就要经过12道工序,印刷完成后还要经过最后的几次检校。所以,德格印经院印制的佛教经典和绘画底图在藏区享有极好的声誉,有“最标准的经典版本”之称。

而由于气候关系,传统的印刷流程下每年的印经时间只有半年,从藏历3月15日至9月20日。德格造纸原料十分独特,采用一种名叫“阿胶如交”(汉文学名叫“瑞香狼毒”)的草本植物根须。用“阿胶如交”作原料造出的德格纸,色呈微黄,质地较粗,也较厚,但是纤维柔性好,不易碎,吸水性强。同时因“阿胶如交”本身是一种藏药材,含轻微毒性,故造出的纸具有虫不蛀、鼠不咬、久藏不坏的特性,是一种印刷保存文献的理想用纸。

印版原材料选用红桦木。选挺直无节的树干,按所需尺寸先锯成节,然后再锯成4~5厘米的板材,就地用微火熏烤脱水后运回家,放至畜粪堆(或池)中沤制,待到次年3~4月,板材森性沤退后,将其取出用水煮,再烘干,推光刨平,最后成为成品坯板,加工后的坯板运往印经院,经检验合格后入库。

印版有专门的库房存放,库房内的木架高达房顶,那些历经了沧桑却依然保存完好的印版就密密匝匝的摆放在上面。那一排排的木架共分十五格,每一格都密密麻麻地插满了印版。由于存放印版的木架太多、太高,稍微地,穿来往去,就容易迷失其中。印版的一头都有把手,可若要取出头几格的印版,竟须缘梯而上。

印经院对面街边,有个刻经版的作坊,几位师傅在操刀刻制木版。印版的雕刻工作十分艰辛,需要一批经过特别选聘的精通藏文知识的名士,将要刻的书籍、画像进行严格的核对校正,确定其准确无误,再由另一批藏文书法技艺精深的学者严格按《藏文书法标准四十条》的要求进行模版书写工作。

之后,技术精湛的书法家负责将文字直接用笔反写在胚板上以交付刻板工人雕刻,或是将透明度较好的纸裁成与胚板大小一致的纸模,由书法人员将文字整洁地誊写在纸模上;最后经过校对的纸模被反贴在胚板上,雕刻工人才可依据纸模笔迹进行刻制工作。基本上,一名技艺娴熟的工人2天便可完成一块印版双面雕刻工作,而一幅画版的刻制则需7~10个工作日。

正是因为对这一道道原始而粗朴的工艺流程的不懈坚持,才使得一卷卷承载几代人心血和精神的经书典籍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德格印经院以其近乎挑剔的方法选材、制版、造纸、研磨,优美的书法,精湛的雕刻技能,熟练的印刷流程,二百多年来从未间断工作,使最原始的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下来,跻身于世界的文化宝库之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