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不熟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挺有启发性。

说普华永道正在中国推进」灵活工作「制度,鼓励员工居家办公、灵活选择工作时间,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更高效、更先进的办公方式,「今天不再是打卡的年代,愈打卡,愈多问题」。

普华永道是全球顶级的会计事务所,被认为是高端服务业的代表、高级白领的身份象征,常常占据各大城市CBD的C位大楼,如果连他们都可以抛弃CBD,那CBD的价值何在?

最新消息:有媒体采访普华永道,该公司称「灵活工作安排」不是指全员居家办公,而是错开高峰时间,工作满8小时,可灵活安排上下班时间。

我不知道「居家办公」会否成为大公司的普遍选择,但我可以肯定的是,「郊区办公」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大公司的普遍选择。

最近有好几个朋友和我讲,他们的公司明年就要从市中心搬到郊区去了,问我这意味著什么?广州是不是要进入「农村打败城市」的新阶段了?

他们能提出这个疑问,当然是有底气的,因为他们所供职的企业都不赖,有的甚至还是全城赫赫有名的大企业,这些高质量企业如果都搬到郊区了,「农村打败城市」并不是危言耸听。

比如我所知道的就有雪松控股(广州第一民企、世界500强)未来即将搬到科学城,网易(广州第一大互联网公司)未来即将搬到天河东郊的小新塘,欢聚时代(广州第二大互联网公司)已经在番禺万博办公。

除了这些大名鼎鼎的企业,当然还有很多名气没那么大的企业也在加入这场迁徙中,广州的确存在一大批「住在城里、郊区上班」的上班族,他们每天主流通勤人群错峰出行,我总结了一下这类企业的共性:

1,基本都是大公司,只有大公司才敢搬到郊区,因为如果是小公司,搬到郊区,一定会面临员工离职的风险,大公司基本不用担心这个,更何况,他们根本不用担心招聘问题。比如阿里巴巴就在杭州的西郊,北京的互联网巨头也基本都在后厂村路这个偏僻的「村落」,华为也搬到了松山湖这个大农村。

2,第二,如果不是大公司,一般也会是高新科技或者金融、文创类企业,这些企业属于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如果搬到郊区,一般能获得政府的政策优惠,甚至直接批地盖总部大楼,这种待遇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是不可能享有的。

3,自由职业者或者灵活就业人员,这类人群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比如开淘宝店的、写公众号的、做保险经纪的,这类自由职业者,虽然享受不到政府的税收和土地优惠,但因为不需要特定的办公场所,往往也会聚集到营商成本低的郊区。比如番禺有个叫里仁洞村的地方,就被誉为中国淘宝第一村,非常的富庶。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类企业,可都不是低端产业,而是技术含量高、利润好、无污染的新经济,这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人们的偏见,过去的广州,是一个典型的强中心结构,郊区除了超级楼盘和小作坊,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现在不同了,郊区因为有地,比中心区更有钱,能拿更多的钱搞补贴,招商引资的优势更大。

当然,我认为这不是广州的特例,这种现象在北京、上海、深圳都存在,而且更明显,这只能说明广州比人家慢了一拍,也就是说,高端产业的郊区化在大城市普遍存在。

写到这里,中心城市郊区房价在过去两年的暴涨,似乎有了合理性,因为它的背后是产业的郊区化。在此意义上,我认为未来广州的城市结构,也会像北京、深圳一样多中心化,至少会出现两到三个和天河商务区分庭抗礼的产业中心。

本质上讲,地铁和互联网两个工具,加速了大城市的扁平化。当然,扁平化是有边界的,那就是不能超过城市的极限半径。

编者注:孙不熟是公众号「城市战争」创始人、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广州市房地产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