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作為一個資深的快遞物流從業人員,分別先後做過中通,圓通,百世,優速等快遞公司的二級承包區,也曾獨立經營過一級百世網點,對於題主的問題還是有一定發言資格的

首先上市後的中通服務明顯得到了提升,這是毋庸置疑的,中通團隊約在13年拿到紅杉資本的投資,之後就越走越穩,量變累積為質變,17年上市開始中通逐步有了一騎絕塵的感覺,去年底中通的件量行業第一,增速第二{百世第一},穩穩地第一,網路越發穩定,同時優勢將越來越大

至於中通能夠超越申通,圓通,後發先至,原因是多方面的,這裡東山大致總結下就是一個字「穩」,這也是中通近幾年能夠快速發展的基礎

中通17年的財報顯示全網網點數量約為29000家,居通達首位,只少於國家隊郵政

網路合作夥伴數量超9500家,其中包括3800家直接合作夥伴,及超5000家非直接合作夥伴

全網長途貨運卡車數量超4800輛,越3600輛自營,有超1800輛為15-17.5的高運力甩挂車

分撥中心幹線運輸線路超2000條

分撥總數82個,76個為直營,是通達系最早分撥加盟轉直營,也是最堅決的

中通17年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中通的能力建設是成功的,亮眼的財報數據也反應出中通的核心能力

首先業務量已全球第一,17年62.2億件的件量,除了坐穩了國內頭把交椅,也把中通送上了全球第一的位置,其體量相當於2個日本的件量。

其次凈利潤僅次順豐,由於運營模式的不同,其實際盈利能力應該是高於順豐的

最後就是強勁的現金流,而充裕的現金流是一個企業快速擴張的關鍵,意味著企業無需通過重大的外部融資

具體來說就是極限降成本,無限搶市場,而中通無疑是把這套運作的非常成功的典範,通過中轉直營,幹線直發,降低中轉成本,再通過極低成本抓住頭部客戶獲得巨大件量,同時上馬甩挂車輛進一步降低單件成本,進入了良性循環,再通過派費直達改革末端派送網路,進一步穩定網路結構,從而構建了中通的核心競爭力「穩」

最後在未來2-3年,中通能否在確保利潤跟服務品質的基礎上,繼續擴大件量,領跑行業前列,我們拭目以待

要是覺得東山的回答還湊合,請幫忙點個贊,關注下東山一點事!!歡迎拍磚


我是耶,快遞在飛,五年快遞人告訴你想知道的快遞真相。

你說的服務是指哪一方面?中通的速度和效率確實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幹線優化,網點覆蓋全面,縣城都開通二派甚至三派。

但是至於送貨上門,本人簽收等服務,這麼多年過去了,服務越來越倒退了。中通的量是第一了,但是不經收件人同意放代理點放快遞櫃情況越來越嚴重。根本原因就是人數不夠。服務能好嗎?

但是關於服務的投訴率下降了,試想一下客戶都投訴了五年了屁用沒有客戶還會投訴嗎?雖然投訴沒有用,但是選擇順豐的人卻越來越多了,這就是對服務的認可。為什麼京東有一定的成就了,他和順豐一樣,提供了一個客戶最基本的上門的服務啊。




中通上市了,快遞員苦逼了,腰包癟了,公司自己的app竟然還要收錢發簡訊,這種公司可想而知是禁不起考驗的,一旦危機樹倒猢猻散,不是我危言聳聽,幹了這麼多年的中通,走了,連個影子都看不到,你再出色那是你事,你榮譽了公司來搶,一旦你出事了拜拜,你自己的事,這麼多年公司沒簽合同,不知道我們算不算正式工還是臨時工,反正有錯就你個人承擔,太多了,都不是人能想出來的點子用在最前線的快遞員身上。此處省略一萬字,我相信在中通干過的快遞員都會有太多的不滿,一點安全感沒一點成就感沒集體榮譽什麼的都扯淡!


感謝邀請,我來說一下我的看法。

我感覺中通上市後服務感覺比原來更好了。原因如下:

中國公司上市的要求包括:業時間在3年以上及最近3年連續盈利。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1000元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1000人,上市公司應是具有極高信譽的企業。中通顯然屬於這樣的公司,既然能上市,說明他有過人之處,至少現階段能立足市場。這樣的企業負責人,股東們有利可圖,怎麼會讓他不好好發展下去,發展的好,收益自然就會高,所以至上而下,各各層次都會有比較高的要求標準,服務必然包括在內。

另一方面做為中通的員工,看到公司上市做大做強,本身也會帶給員工們更多的報酬福利等等,員工收益好了,工作穩定,真心乾的肯定會按照公司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的服務質量提高。

這樣的話,中通上市後服務就更好了。

圓通上市後為了同一個問題「未經許可擅自放自提櫃」這樣一個連國家郵政總局密切關注的問題投訴80次依然沒有改變。貌似這種由私人承包性質的快遞公司個人認為前景不是很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