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伟任医师

 24.jpg  

有位五十多岁的许大哥

固定给我治疗两三个月了

每周固定来两次,做纯针灸的治疗

许大哥初次来就诊时,主要是因为后颈部肌肉僵硬结成一大块

这就是现代常见的文明病-肌筋膜疼痛症候群(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治疗几次后

颈部肌肉结块成束的状况已好转许多

针灸穴位从一开始针对肌肉的压痛点(trigger point)

随著颈部肌肉状况的改善

慢慢加入了调养身体的穴位,包括百会、四神聪、肾关等穴道

进而陆续对掉发、眉毛稀疏等症状进行治疗

许大哥是位不喜欢用服用药物的患者

此时固定的针灸治疗就成为很好的方法

不会有药物代谢的问题

顶多偶尔有小小瘀青的状况

 

昨天许大哥回诊时

笑得很开心的说

最近掉头发状况、眉毛后段稀疏及后头发下缘长期的表皮囊肿都改善很多了

医者听到患者病情症状都有在好转

绝对跟患者一样开心的

 

来谈谈现代发生率超高的

肌筋膜痛症候群(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病人会抱怨身体有疼痛、局部酸痛、发胀、沈重感、压迫感或肌肉无力

常会伴随失眠、头昏、疲倦、身体麻木、关节僵硬等情况

当触诊病患肌肉及肌膜时

可找到一条或数条紧绷的肌肉带

摸起来像结节状或绳索状的硬块

在其上面有特别敏感的痛点

叫做压痛点

用力按压该点会引发局部肌肉抽动并造成病人疼痛

有时候病人会痛的跳起来

此外这个痛点还有个特色

就是越按压此点其酸痛麻的感觉会越舒服

不像发炎的疼痛连碰都不能碰

压痛点就类似中医的阿是穴(天应穴)

临床上,用于治疗许多肌筋膜及神经疾病

压痛点(TP--trigger point)通常存在人体紧绷的肌束(taut band)当中,受到压力刺激会有局部抽痛,也有可能引发转位痛

发生肌筋膜疼痛的部位以后颈部、肩膀、两侧肩胛骨边的中间地带(俗称膏肓的位置)、上下肢及下背最多

病人除了痛之外,检查其肌肉力量及关节活动都会变差,但肌肉不会萎缩

此病的诊断方式纯粹依赖病史及寻找引痛点的特殊触诊技巧

 

肩颈部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跟很多肌肉有关

常见到的肌肉如提肩胛肌、斜方肌、多裂肌、斜角肌、岗上肌、大小菱形肌、颈夹肌

甚至会牵涉到上臂的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

 

以下陆续介绍这些肌肉问题

图中红点代表患者痛点分布范围,红点越密处表示机率越高

画叉叉处代表压痛点(trigger point)

 

 

提肩胛肌

 Levator%20Scapulae.jpg

提肩胛肌顾名思义

有上提肩胛骨的功能

也能够耸肩

痛点主要集中于肩外俞及肩中俞附近,Trigger point也在其附近

 

 

斜方肌

 

trapezius%20muscle.jpg

斜方肌为主要分布为后上背的肌肉

临床上很多患者都有斜方肌疼痛的问题

  

trapezius%20paint.jpg  

疼痛集中于斜方肌起点附近,斜方肌最外侧处,及C7T1旁

trapezius-trigger-points.jpg   

比较特别的点是疼痛范围常会延伸至两侧头部太阳穴附近

 

 

多裂肌

Semispinalis%20Capitis,%20Multifidi.jpg

疼痛主要分布于后发际下方

Trigger point位于C4旁

 

 

斜角肌

Scalene.jpg

分为前中后斜角肌

疼痛范围会延伸至手臂

Trigger piont位于缺盆附近,此处针灸易有气胸的风险

 

 

岗上肌

Supraspinatus%202.jpg

临床常见

岗上肌功能为外展手臂

疼痛会从岗上肌延伸至手臂三角肌附近

trigger point在曲垣秉风附近

 

 

大小菱形肌

Rhomboid.jpg

临床常见

疼痛及trigger point集中在肩胛骨内侧

 

 

颈夹肌

Splenius%20Capitis,%20Splenius%20Cervicis.jpg颈夹肌有转头及使头后仰的功能

疼痛集中于颈肩转折处

trigger point在肩中俞附近

 

 

肱三头肌

Triceps%20Brachii.jpg

功能为伸展肘关节

疼痛主要集中于手臂

trigger point位于肌肉上

 

 

肱二头肌

Biceps%20Brachii.jpg

功能为屈曲肘关节

疼痛及trigger point皆位于肱二头肌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