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在三國時期是一個天才的謀略家。羊祜自幼頗受司馬懿的陶染,在司馬懿之後也成為了一個謀略專家。羊枯出生於公元221年,出身在漢魏名門士族之家。祖父羊續漢末時期是南陽太守,父親羊衜任曹魏時期上黨太守,母親蔡氏是左中郎將蔡邕的閨女同時還是著名的儒者,姐姐是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的老婆,夏侯淵之子夏侯霸的女兒是羊祜的妻子。

梳理這錯綜複雜的家族關係來看,羊祜和夏侯家族與司馬家族都是親屬關係,但他更偏向於司馬家族,所以成為了司馬集團中的一份子,深受司馬昭、司馬炎兩代君主的信任。

曹魏政權紛爭時期,司馬家族和曹魏集團各自都為了爭奪最高權力而在相互內度不斷,因為和雙方都有親屬關係。身處司馬家族和曹魏集團夾縫中的羊祜不想捲入到政治旋渦之中,所以他選擇了逃避,以至於讓他身處於鬥爭的旋渦卻一直平安無事。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兵變,誅殺曹爽,奪取軍政大權。軍變之後,司馬懿不竭餘力地剪除曹氏集團在朝中的勢力,和曹爽有關聯的許多人受到了波及。羊祜的老丈人夏侯霸為了躲避屠戮,叛逃蜀國。但夏侯霸叛逃的事並沒有涉及到羊祜,反而一路水漲船高。

公元266年元月,司馬炎篡位稱帝,開闢西晉政權,史稱晉武帝。羊祜因有擁護之功,升任為中軍大將。晉武帝時期,屢有吞吳之志。為早日實現一統全國的偉業,他積極為討伐孫吳集團的戰爭做準備。不久,司馬炎將羊祜派到荊州,主持抗吳前營陣地荊州地區的大小軍政事宜。當時,西晉王朝和孫吳集團都各自有一個荊州,產生了南北對峙局面。

西晉王朝的荊州大致覆蓋當下的陝西、河南的一部分和湖北北部的一部分。孫吳集團的荊州則盤踞著當下的湖北和湖南地區的大部分。西晉和孫吳之間的國境線以荊州為最長,所以說,荊州是西晉和孫吳之戰的決勝的關鍵。羊祜到任後,發現荊州的形勢並不是很穩固。不但百姓的生活不夠安定,就連大軍的糧草也經常斷頓。於是,羊祜放棄了既定的攻吳軍事部署,將精力放在建設荊州、發展荊州的經濟方面。一邊興辦教育,穩定社會;一邊造福百姓,整肅地方吏制。就這樣,荊州在羊祜治理下社會秩序日益安定,軍隊的戰鬥力也照之前有大幅提升。

公元270年,著名的軍事家「陸抗」出任孫吳集團在荊州的最高軍事長官。陸抗到任之後,一直密切注視著西晉羊祜一舉一動。同時,陸抗對荊州的雙方局勢感到十分焦灼,同時電報給孫吳集團的掌舵人「孫皓」說不要過度依賴長江天險,要積極應對備戰。反觀羊枯對陸抗的出現,讓他感動前所未有的警覺和忐忑。所以,他抓緊在荊州進行軍事上的部署,同時向晉武帝做了詳細的書面彙報。這就是聞名於世的《請伐吳疏》,文中詳細論述了晉吳兩國在戰略上的利弊分析和充分的數據論證。同時指出,晉軍伐吳戰爭必須要借用長江上游的天然條件,加速籌備和訓練海軍。但遭到了朝臣賈充的極力反對,賈充也就是晉惠帝貌丑專權皇后賈南風的父親,賈南風就是八王禍亂和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

公元272年初秋,吳將「步闡」獻城降晉,引發了「西陵之戰」。由於陸抗部署精密,吳國叛將「步闡」不敵陸抗,最終城克而亡。羊祜因分兵救援不力而被降職留用,以觀後效。「西陵之戰」援救「步闡」失敗後,羊祜認真地做出了總結:他認為孫吳集團的國民經濟雖已呈現衰敗跡象,但吳國現有的實力仍然不容小覷,他特別意識到陸抗的存在,讓伐吳之戰陷入險境。「羊祜」深知西晉滅吳之戰切不可急於求成。於是,他改變了戰略部署;一是學習老前輩「司馬懿」的計策,通過固守維穩荊州獲得了民心的支持。二是發展了經濟、儲備了戰用物資。就這樣,晉吳之間長達八年的冷戰由此拉開了序幕。陸抗和羊祜也由軍事對抗轉向了心理較量。人來人往,爾虞我詐。羊祜有恃毋恐,陸抗甚是頭痛!

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日子裡,西晉和孫吳雙方的荊州國境線上一直處於和平的局面。羊祜與陸抗的故事,由此古今流傳。

公元274年入秋,吳國名將、大司馬陸抗病重而亡。四年之後,也就是278年初冬,五十七歲的羊祜在耗死陸抗之後也因病而亡。在羊祜亡後的第二年,西晉大將杜預、王濬等人遵照羊祜生前的軍事戰略摧枯折腐,一舉消滅了吳國,實現了三國一統的偉業。羊祜雖說沒有親自指揮滅吳之戰,但他為這場戰爭作出了貢獻是世人有目共睹的。

羊枯的妙處就在於靜,當對方主動時、甚至猛烈進攻時,羊枯學習司馬懿選擇了暫時性避開鋒芒,躲到一邊,冷靜地觀察並尋找對方的弱點,從而一擊制勝。


俗話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經歷了三國時期國家分裂的動蕩歲月,整個中原大地的人民無不渴望著重歸大一統的懷抱。公元265元,晉武帝司馬炎即位,這位年輕的皇帝站在洛陽的城頭,眼睛卻盯著江東的大片領土。先祖開創了一片基業,他希望在自己的手裡實現中原的大一統。然而,吳主孫皓雖然昏庸殘暴,手下卻有一批能征慣戰之士,特別是大都督陸抗有乃父陸遜的風範,滅吳還不到時候。

此時,司馬炎需要一位能臣為他謀劃滅吳大業,羊祜就在這個時候登上了歷史舞台。可以說,在滅吳大業中,羊祜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此人少年時就頗有才華,他出身名門望族,從祖父那輩起就一直為官。由於他姐姐曾經嫁給司馬師,自己又娶了夏侯霸之女,因此在司馬氏和曹魏的黨爭中沒有選邊站,而是選擇了置身事外,為自己,為家族保留了一脈。司馬炎稱帝後,感其忠正,征為中書侍郎,後升為中軍將軍,調任荊州,全權負責滅吳戰役。

羊祜到達荊州後,考察了當地的情況,發現吳國堪稱「百足之蟲,死而未僵」,短時間內發起滅吳戰爭並不現實。這位卓有謀略的軍事家開始做長遠打算,當時西晉的荊州和東吳的荊州是靠在一起的,羊祜以攻心為上,對凡是跑到晉國的吳國百姓、士兵、將領一律善待。甚至在吳國饑荒之時,把自己的糧食送給吳國百姓。在羊祜的主持下,滅吳的所有準備工作按部就班進行。

可是令人遺憾的是,當萬事俱備的時候,羊祜卻於咸寧四年(278年)去世,終年58歲。對西晉王朝來說,羊祜的去世,就好像是天塌了一樣。晉武帝司馬炎在寒冬之日親自為羊祜發喪,淚水在鬢須上都結成了冰條子。羊祜雖然死了,但他生前已經做好了滅吳的一切準備,在他死後,由他推薦的杜預按照他生前的部署,分兵六路,分別從水陸兩路攻入吳國。公元280年,吳國滅亡,中國重歸大一統的天下。羊祜之貢獻,不亞於秦始皇,以至於在慶功大會上,司馬炎老淚縱橫,舉杯說道,「此羊太傅之功也!」,滿座皆垂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