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与雅典的权力之争,到一战前的英德海洋帝国竞赛,再到二战中偷袭珍珠港背后的日美资源争夺,历史走过的相似足迹一次次验证了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的经典假说,当一个崛起国威胁取代现有守成国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混乱。

  美国著名地缘战略理论家布热津斯基在20世纪接近尾声时,曾经提出美国面对欧亚大陆的“大棋局”概念,而如今中国崛起带来的全球力量结构性变化已然改变了棋盘格局,因此,美国著名国际政治问题研究专家格雷厄姆·艾利森在《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一书中以此视角重新审视发生在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国家综合实力博弈时,自然会引发这样一个关键的问题:

  中美之间是否可能发生冲突?

  是否又能够避免战争?

  ”

  《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

  [美] 格雷厄姆·艾利森 著

  陈定定 傅强 译

  定价:78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19.1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的逻辑起点是历史周期律,作者在其漫长的学术研究与政治实践生涯中发现,符合修昔底德陷阱假说的案例有16个,其中12个以战争收尾,只有4个得以幸免,那些曾经发生在人类文明不同时刻的交替式互动如今依然存在于中美之间,因此透过历史的细节所揭示的规律用于分析中国的崛起对于美国及全球秩序的影响更具说服力。

  在修昔底德看来,导致斯巴达与雅典狭路相逢的根本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威胁到了斯巴达的地位,出于利益、恐惧和荣誉,斯巴达选择通过武力向天下昭示主导权。而在作者艾利森看来,尽管过去五百年中造成葡萄牙与西班牙、法国与哈布斯堡王朝、荷兰与英格兰、德国与法国以及日本与美国之间战争的直接原因多种多样,但是追本溯源亦复如是。“崛起国综合征”带来的对于平等权利和地位的追逐时常与“守成国综合征”特有的不安全感和夸大恐惧产生化学反应,若再辅以一丝火花,过渡性摩擦、战略误判和决策风险都极易燃起战火,那么问题在于从历史的教训中是否能够找到使中美避免坠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

  《大国政治的悲剧(修订版)》

  [美]约翰·米尔斯海默 著 王义桅 唐小松 译

  定价:90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15.4

  “让我们看自己就像别人看我们一样”

  要想认清中美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就必须从根本上理解两国的差异。《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一书一方面将时针拨回西奥多·罗斯福时代,从美西战争、门罗主义、巴拿马运河和阿拉斯加边境争端中找到“美国世纪”之初的生存之道,另一方面又立足于千年悠久历史准确地把握住中国极其渴望恢复往日辉煌的“复兴理想”。由此可见,中美分歧的根源在于互相竞争的世界秩序观念,美国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全面持久的跨太平洋制度和关系网络来改变中国,而中国希望获得邻国的尊重与和谐共处。

  艾利森所接受的学术训练给予他站在历史的广阔视角审视当前问题的能力,与众多关于中美贸易战的研究文章不同的是,《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贯穿了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可以想见,任何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事件都有其自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每一个国家的政治抉择都包含着固有的哲学观和价值观,因此作者在书中得出如下结论: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可能引起冲突,这也是重复了塞缪尔·亨廷顿的重要观点,即文明的冲突将主导全球政治。

  《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美] 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 著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译

  定价:48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15.4

  “我们将何去何从”

  艾利森在本书中讨论的困境本质是,历史证明利用硬实力扭转结构性压力并非躲避修昔底德陷阱的最优战略选择,正如由美国提出的第三次抵消战略并不能从实质上削弱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但却可能强化中国对美国追求绝对安全执念的积极防御。基于这一可能困境的出现,作者提出了四个核心思想,即明确国家的重大利益,由于国家被内嵌于更大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制度中,崛起国和守成国的选择都应以自身的可承受度和最终目标为基础;理解对方,从而才有可能实现可预见性和稳定性,并防止误判;作好战略规划,这不仅包括针对自身的准备,还包括随着对手的变化而适时调整;把国内的挑战放在核心位置,继而会发现相比之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并不是最严峻挑战。从这个角度看,《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未必能精准指出纷繁复杂大棋局中的最佳妙招,却足以对当下的中美关系提供深入而有价值的启示。

  * 本文原载于2018年12月9日《北京晨报》

  【《注定一战?》目录】

  推荐序 如何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前言

  致谢

  引言

  第一部分 中国的崛起

  第一章  “世界历史的最大参与者”

  第二部分 历史的教训

  第二章  雅典与斯巴达

  第三章  过去五百年

  第四章  英国与德国

  第三部分 暴风前夕

  第五章  想象一下中国和我们一样

  第六章  中国想要什么?

  第七章  文明的冲突

  第八章  走向战争

  第四部分 为什么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第九章  通往和平的十二个方法

  第十章  我们该何去何从?

  结论

  附录1 修昔底德陷阱案例文件

  附录2 七个“稻草人”

  上海人民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上海《理财周刊》社

  以专业学术打造品牌

  以社会责任引领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