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小說前八十回裏,襲人做為寶王的首席大丫鬟,工作認真,慮事周倒,賢良的口碑也豎了起來,襲人善於審時度勢,她適時投向王夫人陣營,支持金玉良緣,取得王夫人絕對的信任,雖然沒有公開,但她給王夫人磕了頭,襲人姨娘身份已經得到了王夫人的確認,襲人爭榮誇耀的終級目標已然達成,也算是她這個階層女孩子裏的成功典範了。

可是,襲人的判詞分明告訴了我們,她的結局是嫁作伶人婦,她最後成了蔣玉菡的新娘,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襲人人生命運發生了這麼重大的轉折呢?

儘管小說後四十回遺失無考,但前八十回留下的點滴線索和脂硯齋批語也差不多可以讓我們猜出個大概。

襲為釵副、晴為黛影。這個不用多解釋了,襲人的為人處事差不多是低配版的寶釵,襲人對寶釵的態度是恭敬有禮,極盡跪舔之能事,公開讚美:「真真的寶姑娘叫人敬重」「真真有涵養,心地寬大」。但在讚美寶釵的同時不忘將林黛玉的小性子拿來做比較,言語間透著對黛玉的排斥和酸意。

因為金釧跳井賈環的告狀,忠順王府又來人索要琪官,氣得賈政要立即打死寶玉,要不是王夫人和賈母及時趕到,寶玉這條小命還真不一定保得住,寶玉捱打事件對賈府裏的主子們、尤其是王夫人觸動極大,而襲人這時因為寶玉錯認她為黛玉的表白,等於襲人己完全明瞭寶玉對黛玉的感情,這時的襲人找準時機向王夫人進言,表達想個法兒讓二爺搬出園子的一番話,正觸到王夫人的心坎上,從而徹底拿下王夫人,而襲人自已也由此華麗轉身,成為王夫人徹底信任之人,也是王夫人認定的寶玉將來的姨娘,這時襲人的工資待遇比賈府的姨娘還要多出一吊錢。而襲人的身份在王夫人、薛家母女和王熙鳳這樣一個小圈子裡已經得到公認,因為不久後,薛姨媽、寶釵都就此事或評論或透露,在襲人母親去世時,襲人回孃家的陣仗基本算是徹底公開了襲人的身份。

這樣的襲人按照封建禮法,無論如何她都應該生是寶玉的人、死是寶玉的鬼,怎麼就最後嫁出了榮國府呢?

會不會是寶玉厭棄了她呢?寶玉的厭棄是肯定的,寶玉捱打事件之後,實際上襲人就失去了寶玉的信任,給黛玉送舊帕表心跡,寶玉就特意支開了襲人而派晴雯去瀟湘館,後來晴雯遭到驅逐,寶玉就直接質問襲人了,面對襲人的矢口否認,寶玉根本不信,繼續說晴雯和你一樣,從小在老太太跟前,而且也並沒有妨礙到你,而襲人也被問到無可答言。寶玉在祭奠晴雯的《芙蓉女兒誄》中更直接將襲人的嫉妒和進讒寫了個清楚。就算寶玉厭棄,不受寵的襲人其實也不至於另嫁他人,賈府裏不受寵的妻、妾多了,一女當然不可侍二夫,賈府也丟不起這個人,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脂硯齋曾有批語,襲人離開時留了一句:「好歹留著麝月!」這時寶玉寶釵已經成婚,而麝月的花名箋是「開到荼蘼花事了」,的確也說明麝月就是跟隨寶玉的最後的丫鬟,脂批說寶玉出家,如果是平常人,定不捨寶釵之妻、麝月之婢,也佐證了這一點。

屏山以為,襲人的離開,極有可能是寶釵容不下她。

首先,寶釵和襲人當初的同盟關係建立,一則二人價值觀相同,更重要的是二人有共同的競爭者――黛玉的存在。

其次,襲人對寶釵是敬重,可是襲人對於寶釵的價值只有利用,現在已經成為寶二奶奶了,襲人也就沒有了價值。

再次,二人太像了,完全形不成互補,襲人周到,那得看跟誰比,連鳳姐在寶釵眼裡都只是個沒文化不大通的人,襲人就一邊涼快去吧!

最後,賈府的經濟愈加緊張,就算給寶玉保留妾室,那排第一位的也是鶯兒,況且鶯兒打絡子絡上的正是寶玉的那塊通靈寶玉,巧的是鶯兒全名就叫黃金鶯,又是一對兒金玉。要是再來一個,會是賈政早就為寶玉選好的那位,大概會是玉釧,因為在第三十五回,和鶯兒一同去怡紅院給寶玉送蓮葉羹的就是玉釧,而玉釧送羹來都沒回去,而是代替襲人給寶玉喂羹,還有一個細節,就是一碗羹是寶玉和玉釧共喫的。再就是金釧玉釧就是一對金玉。作者特地這麼安排,難說不是另有深意。

襲人的位置還往哪裡擺?當初賈政一聽這個名字就不喜歡,說是「刁鑽古怪」,賈母評價襲人「拿大」「木頭似的」,王夫人喜歡襲人也不過是特定條件下的需要,況且王夫人不過是個糊塗母親罷了。

一心攀高、排除異已的襲人,最後的下場一樣被別人排擠掉,她那一句「好歹留著麝月」可以感受到她離開榮國府時有多麼不捨和傷懷。

(我是屏山,歡迎點評、關注,為您探究紅樓一夢。我的喜馬拉雅FM:屏山講讀紅樓夢)

(此文原創,未經本人同意,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襲人為什麼嫁給蔣玉菡,當然是形勢所迫。什麼形勢?常見的有下面幾種說法。

一,賈家被抄,賈家主子或被關獄神廟,貨被流放,或被斬殺。下人被當眾拍賣。襲人被兄嫂買下,然後將她嫁給蔣玉涵,因此纔有花襲人有始有終,照顧獄中賈寶玉的故事情節。

二,黛玉死後,寶玉被迫娶薛寶釵,而成親之前,按規矩,婆家為了不給新嫁娘添賭,需將之前侍候他的丫頭們遣散,於是他親自做媒,將服侍過自己的襲人嫁給蔣玉涵。

三,最詳細,也流行最廣的是高鄂續本,黛玉身死同時,寶玉娶了寶釵。此後寶玉看破紅塵,考上舉人後離家出走,薛姨媽看襲人思念寶玉,形容消瘦,便勸王夫人多與金錢,讓襲人家人將襲人嫁出去。襲人家人接到通知後,為襲人尋了人家,不料那人正是蔣玉涵。

襲人嫁前是懷了死志的,但她溫柔和順慣了,在賈家,想到主子們的一片好心,不願害了主家;在家時,想到兄嫂的真情實意,不忍害了兄嫂;嫁到蔣家,看到夫婿「極柔情曲意的承順」,又不忍害了蔣家,最後落得「真無死所」。

後來又發現二人早就通過寶玉之手有了聯繫,而蔣玉涵待她又體貼敬重,只好安安心心的與蔣玉涵過日子了。

不管襲人因為哪一種原因離開賈家,襲人的無奈都非常的濃厚。


花襲人一生為了成為賈寶玉的妾而努力奮鬥,不想最後卻被嫁給了蔣玉菡,她一定是不甘心的。那麼她是在什麼情況下出嫁嫁給蔣玉菡的?賈寶玉在麼?這個還真有線索,不過來自脂硯齋,線索指向正是賈寶玉將襲人嫁給蔣玉菡的。

第二十回。【庚辰雙行夾批:閑閑一段兒女口舌,卻寫麝月一人。襲人出嫁之後,寶玉、寶釵身邊還有一人,雖不及襲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負寶釵之為人也。故襲人出嫁後雲「好歹留著麝月」一語,寶玉便依從此話。可見襲人雖去實未去也。

脂硯齋這個批語特別重要。雖然我們無法證實脂硯齋批語,既然長久存在,並言之鑿鑿,參考意義自然很大。脂硯齋這裡說明瞭一個問題,就是襲人是在寶玉和寶釵婚後纔出嫁的。但屬於被動放出。原因就是那句「好歹留著麝月」,潛臺詞是既然不留我,就好歹留著麝月使喚著,按照麝月公然又是一個襲人,也表明:襲人雖去實未去也。

至於嫁給蔣玉菡。可以佐證是寶玉在的情況下出嫁的。因為蔣玉菡是賈寶玉的朋友,襲人如果非嫁不可就必然要給她物色一個好的去處和結果。那麼蔣玉菡可能是賈寶玉為襲人做的最好的安排。賈寶玉的身不由己在於他雖然看似獨立,卻誰也救不了。晴雯芳官如此,襲人也如此。襲人被放出顯然也是出自賈寶玉父母的主意。這一點還真和八十回後不謀而合,不同的是賈寶玉尚在。我試著還原一下。

林黛玉死,薛寶釵嫁。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後生活齊眉舉案還不錯。但賈家我認為問題非常嚴重了。薛寶釵嫁過來自然帶著鶯兒,這個細節非常重要,線索埋伏在三十五回。這一回偏偏只寫了玉釧兒和鶯兒。鶯兒打絡子攏住通靈寶玉的隱喻不言而喻了。寶玉道:「寶姐姐也算疼你了。明兒寶姐姐出閣,少不得是你跟去了。」鶯兒抿嘴一笑。賈寶玉這也算是作繭自縛了。

那麼玉釧兒呢?只送個湯就完了?白玉釧兒親嘗蓮葉羹。玉釧兒偏偏和鶯兒結伴來到怡紅院。玉釧兒登堂入室一屁股坐在賈寶玉房中小杌子上,襲人各種讓鶯兒坐鶯兒都不敢坐。這一段讓人很感慨,寶釵嫁給賈寶玉後,帶著鶯兒登堂入室。但有一個人其實在賈政心中早給賈寶玉選好了做他的妾。這個人就是玉釧兒。賈政後文說我已經看好兩個丫頭,一個給寶玉,一個給環兒。賈政能看到,並且看好的丫頭唯有王夫人房中的丫頭。兒女的丫頭基本很難見到,賈母的丫頭他不會討。聯繫到玉釧兒和姐姐合併後二兩銀子的月錢,有理由相信,賈政心中給賈寶玉的人選是玉釧兒。所以玉釧兒坦然的坐在了賈寶玉房中。這固然是她的身份。但巴巴的描寫她和鶯兒來就特別刻意了。又寫襲人起來,玉釧兒坐下就更有深意,明顯是她倆來,擠走了襲人。

賈政一直不知道襲人成了寶玉屋裡人。即便知道也不妨礙賈政的安排。第一襲人還是丫頭。她連姑娘都不是,與姨娘更是差的遠。第二賈家江河日下,賈政給賈寶玉賜了玉釧兒做妾,賈寶玉絕不能拒絕。他的年紀和家境已經不允許他娶兩個妾。這樣襲人就尷尬了。年紀到了還是個丫頭。名額還玉釧兒佔了,寶釵有自己使喚的丫頭鶯兒。她算什麼?等待她的只能是被放出去配人。她畢竟服侍過賈寶玉,不能配小子,讓她外面另外選人家出嫁,應該是王夫人的手筆和補償。賈寶玉就像當初留不了晴雯一樣。這次也留不了襲人。無奈之下,才與蔣玉菡商量,促成襲人嫁給蔣玉菡!

襲人、麝月、秋紋三個人正和寶玉玩笑呢,見她兩個來了,都忙起來,笑道:「你兩個怎麼來得這麼碰巧,一齊來了。」一面說,一面接了下來。玉釧便向一張杌子上坐了,鶯兒不敢坐下。襲人便忙端了個腳踏來,鶯兒還不敢坐。

襲人當初一定沒想到。三十五回,玉釧兒登堂入室坐了她的位置,她還各種讓鶯兒坐。對她後面被嫁出有強烈暗示和存在意義的兩個人,應該是她一腔心願付諸流水的關鍵!而她嫁給蔣玉菡,應是寶玉手筆。襲人判詞鮮花破襲不知道是指她身體非完璧還是指她婚後生活艱難。你認為呢?歡迎留言探討!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歡迎收藏轉發。非常感謝 !

襲人的結局是,離開了賈府,嫁給了蔣玉菡。那麼襲人在什麼時間,被誰嫁給蔣玉菡呢?

襲人離開賈府的時間是在寶玉結婚後,出家前。

能讓襲人出嫁的人有三個,寶玉,寶釵和王夫人。

寶玉不會讓襲人出嫁。

晴雯死了,寶玉想找黛玉,然後回去和襲人廝混,他覺得只這兩三個人只怕要同生共死的。寶玉不想失去晴雯後再失去襲人,即使寶玉懷疑襲人出賣了晴雯,也不想失去襲人。後來黛玉也死了,寶玉依賴的人只剩下襲人,寶玉不會打發走襲人。從襲人的判詞來看,寶玉對襲人出嫁充滿惋惜和不捨之情。

王夫人也不會把襲人嫁出去。

襲人是王夫人的人,王夫人已經把心肝寶貝寶玉交給襲人,她不會反悔。而且有襲人在,王夫人對寶玉家裡的一切都會瞭如指掌,她可以更好的控制兒子和兒媳婦。

把襲人嫁出去的人是寶釵。

寶釵是寶玉的正妻,對家裡的下人有生殺予奪的權力。就如同王夫人趕走賈母為寶玉指定的屋裡人晴雯一樣,寶釵趕走了王夫人為寶玉指定的姨娘——襲人。寶釵和寶玉婚後,寶玉怨恨寶釵搶佔了黛玉的位置,冷落寶釵。

寶玉和襲人的感情日益升溫,這也是襲人選擇寶釵當寶二奶奶的原因。可是襲人不知道,寶釵的佔有慾非常強,寶釵豈能允許臥榻之側有其他人酣睡。寶釵要除掉襲人而後快。

當然了,寶釵的手段比王夫人高明,她藉助外部壓力,讓賈府不得不放襲人。而襲人也不怨恨寶釵和寶玉。

寶釵應該利用風雨飄搖的賈府有難處的機會,用怡紅院的丫頭作為討好朝廷大員的工具,把這些如花似玉的姑娘送給大人物當小妾,希望這些大人物提攜一下,給賈府一個喘息的機會。

襲人成為討好蔣玉菡的工具,把襲人嫁給蔣玉菡。再由蔣玉菡在忠順王跟前替賈府美言,放賈府一馬。

襲人對寶玉是忠誠的,知道情況後,自願為賈府犧牲。怕其他人照顧寶玉不盡心周到,所以說:「好歹留著麝月」。別把麝月送走,不讓麝月也成為賈府政治的犧牲品。

襲人對她的婚姻雖然不滿,但是和其他人相比,她還是幸運的,她是蔣玉菡的正妻,蔣玉菡也有一些資產,衣食無憂。所以當寶釵和寶玉落難的時候,蔣玉菡和襲人奉養寶玉夫妻一段時間。

寶玉和寶釵還有一些資產,他們開始獨立生活。他們雖然相敬如賓,但是寶玉依然忘不了林妹妹,而且寶玉過不慣茅椽蓬牖, 瓦竈繩牀的生活。見到賈府樹倒猢猻散,姐妹們紛紛離他而去,生死未卜。他突然領悟,人生不過是一場空。於是他毅然出家為僧。

襲人和蔣玉菡的生活,開始還算幸福。蔣玉菡當然不敢為賈府求情。後來,忠順王知道了蔣玉菡和賈寶玉藕斷絲連後,趕走了蔣玉菡。蔣玉菡不擅經營,積蓄很快便花光了。襲人不得不和蔣玉菡流落街頭,擁破席為渡過漫漫長夜……

作者:潤楊閬苑 歡迎關注!歡迎留言探討!

我讀紅樓,特別喜歡讀各位女子的判詞。

襲人的判詞是這樣的——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嘆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優伶是蔣玉菡,公子是寶玉。

襲人對寶玉一片癡心,為什麼會離開寶玉別嫁蔣玉菡?不是移情別戀,而是情非得已。

其實襲人幾乎沒機會結識蔣玉菡,即便是跟著寶玉看幾齣戲,她也不可能像尤三姐那樣,看中一個異性,而為自己擇夫,而且琪官(即蔣玉菡)的條件也不會強過寶玉,襲人不可能主動放棄寶玉而選擇琪官,更何況襲人的「有始有終」,到最後也對寶玉不忘舊情,又怎會主動離去?

因此,襲人的嫁,只是出於無奈。最大的原因是家敗,不能再過以往跟著主子就享福的生活,遣散僕從之下,嫁給琪官,是非常合理的,幾乎是必然的。

襲人是寶玉的寶玉的大丫頭,是他經過手的,在他尚留戀紅塵之時,不可能把襲人做了第一個犧牲品主動遣散。他怎麼說得出口?那襲人又如何肯聽從?還大大方方地說:「行,我走,你把麝月留著吧。」如此,襲人出嫁一不是自願,二不關寶玉作梗,那就只有一種可能,被強權所迫。

周汝昌老先生曾嘗試推翻原著第八十回,重續一段故事,大意是說忠順世子在賈府做客時看上了襲人,於是強索。襲人為顧全大局,也為保住寶玉,挺身而出來到忠順府,卻又被忠順王爺看上。兩父子為了襲人爭風喫醋,王爺一怒之下把襲人賞給了戲子蔣玉菡。

襲人的最大優點是溫柔和順,並非以貌取勝,未必能讓忠順王父子醋海翻波。只想想這種手法不太合乎曹雪芹文風。況且,從脂批透露,那襲人出嫁後尚有一定自由,可以繼續供奉寶釵寶玉的生活,就可知不會在忠順王父子二人中,扮演複雜尷尬的角色。因此,更合理的結局是,北靜、忠順二王爺在抄家時,發現襲人收藏的大紅汗巾子,那原是茜香國女國王進貢之物,北靜王賞給蔣玉菡,玉菡情贈寶玉,寶玉又換給襲人的。忠順王爺派人來賈府索要琪官時,曾發問「既雲不知此人,那紅汗巾子怎麼到了公子腰裡?」可見也是已經知道這茜香羅之事。於是,二王爺同時意識到,襲人乃是寶玉心愛之婢的事實,北靜王有意保全襲人,故意藉口此人病重,著令家人領出府去,意思是想等事情過後再送給寶玉,免得被官府變賣了。而忠順王爺也猜到了北靜王的心思,有意阻撓,提前一步派人往花家提親,將花襲人嫁給戲子。其兄花自芳不敢違逆,只得順從。

於是,等到寶玉從獄神廟放出來,黛玉已死襲人已嫁,也只得無可奈何的事實了!

事實上,竊以為,現今有些女子,性格太過生猛,有一點襲人身上的溫柔和順,其實不是缺點。我不是封建遺毒,只是個人觀點呵。不喜勿噴。


  蔣玉菡和賈寶玉都是曹雪芹先生所著,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人物。不過雖然同出於一本書中,兩人的身世卻相差甚遠。他們一個是低賤不入流的戲子,一個是世家出身的高貴公子。然而偏偏就是這樣兩個身份、地位極其不對等的人,卻交情甚篤!他們到底是如何結識的?又是如何進一步深交的呢?兩人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朋友?藍顏知己?亦或是同性戀人?

  賈寶玉在因為林黛玉所喫的葯的問題,與林黛玉和薛寶釵鬧彆扭之後,正好聽到馮紫英邀請他和薛蟠去家中赴宴。寶玉為瞭解悶,於是前往赴宴。蔣玉菡也在在這次宴請的席上,席上行酒令,蔣玉菡不小心提到了襲人。他做詩:「花氣襲人知晝暖。」這個時候的蔣玉菡並不認識襲人,就這樣暗暗的與襲人結了緣,為後來兩人的姻緣埋下伏筆。同時這麼一出,也讓寶玉留了心。

  席間寶玉出席,蔣玉菡暗中跟隨,兩人一番交談。賈寶玉問琪官是誰,蔣玉菡說這是自己的小名等等。這麼一番交談下來,賈寶玉已經是對蔣玉菡很有好感了。兩人互贈禮物,寶玉以玉玦扇墜和襲人所給松花汗巾相贈,蔣玉菡回贈以北靜王所賜茜香國女國王貢奉的大紅汗巾。等回到家中之後,賈寶玉又將蔣玉菡交給他的汗巾給了襲人,又再一次埋下蔣玉菡日後會娶襲人的伏筆。

  ?汗巾是擦汗的物件,同時也可做腰帶,絕對算的上是貼身物品了。賈寶玉和蔣玉菡兩人交換了貼身之物,這也使得兩人之間的關係增添了一抹曖昧的色彩。後來許多人都認為賈寶玉和蔣玉菡之間,存在有超脫朋友之外的情義,其中一個依據便在於此。那麼賈寶玉和蔣玉菡真的是他們所想的那樣為「同性戀人嗎」?

  賈寶玉和蔣玉菡兩人之間,連汗巾如此私密的物件都相互交換了,兩人之間的好感實為不低,好像是有那麼一點意思。最為關鍵的是,寶玉從來沒有隱藏過自己對蔣玉菡的欣賞。

  蔣玉函至臨安伯府唱戲,他已升為領班,改唱小生,「也攢了好幾個錢,家裡已經有兩三個鋪子。」府裏有人議論,有的說:「想必成家了。」有的說:「親還沒有定。他倒拿定一個主意:說是人生婚配,關係一生一世的事,不是混鬧得的,不論尊卑貴賤,總要配得上他的才能。所以到如今還並沒娶親。」寶玉聽到,心中如此感想:「不知日後誰家的女孩兒嫁他?要嫁著這麼樣的人才兒,也算是不辜負了。」

  在賈寶玉的眼中,蔣玉菡算是女兒家嫁人一等一的兩人。還說出了誰嫁他都不算辜負了的話語,對其欣賞毫不遮掩。再來說後來蔣玉菡唱戲,賈寶玉的表現更是讓人不得不多想。

  《紅樓夢》第九十三回,蔣玉菡唱《佔花魁》:「果然蔣玉函扮了秦小官,伏侍花魁醉後神情,把那一種憐香惜玉的意思,做得極情盡致。以後對飲對唱,纏綿繾綣。寶玉這時不看花魁,只把兩支眼睛獨射在秦小官身上。更加蔣玉函聲音響亮,口齒清楚,按腔落板,寶玉的神魂都唱的飄蕩了。直等這齣戲煞場後,更知蔣玉函極是情種,非尋常角色可比。」將「寶玉的神魂都唱的飄蕩了」,這樣的描寫實在是讓人浮想聯翩。

  這一點又一點,似乎都印證了寶玉與蔣玉菡之間的確存在著非比尋常的關係。但是鑒於書中並沒有過多的描寫這一點,所以也不好拍板定案。不過小編可以肯定的是,兩人之間的關係絕對屬於親密一類。蔣玉菡能逃出忠順王府,是有賈寶玉的幫助。後來寶玉家道中落,將自己的貼身丫鬟襲人託付給蔣玉菡。這一來一往,關係若是不親密,絕對做不出來。

  至於說賈寶玉一個世家公子,怎麼會與蔣玉菡交好,這更好理解了。首先是蔣玉菡生的漂亮,寶玉對「美人」一向都是另眼相待的。其次,寶玉是一個反叛性的人物,行事自然不拘泥於俗物之中。最後關鍵是蔣玉菡也是一個有自己思想,不甘於困境之人,因此得到寶玉的欣賞。如此乎,纔有了兩人的交好。

  馮紫英是誰呢?他是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中的一個人物,這個人物出場不多,但是卻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算的上是一個頗具神祕色彩的人。

  馮紫英原本為神武將軍馮唐之子,在賈府中與賈寶玉、薛蟠等人都有來往。第一次出場的時候,他是受朋友之託,帶了幾件西洋來的稀罕物件去見家政。但是當時賈妃早已去世,賈家也已經衰敗,這類稀罕的物件也自是不需要了。馮紫英走這麼一趟之後,便與賈寶玉、薛蟠等人定下了宴請的約定。

  後來他果然按照約定請了賈寶玉去赴宴,這一次赴宴,引出了許多重要情節。而且讓人感覺奇異的是,他與賈寶玉等人約定的時間原本是在八日之後,但是卻為何到了第二日便請人上門了呢?曹雪芹寫這麼一出,當然不是隨心所欲,其中一定有其他的門道。

  首先看此次出場人物,分別有:寶玉,薛蟠,蔣玉菡,錦香院的妓女雲兒,另外還有一些個唱曲兒的小廝。馮紫英自己說:「你們令表兄弟倒都是心實,前日不過是我的設辭,誠心請你們一頓。恐又推脫,故說下這句話。今日一邀即至,誰知都信真了。」說完大家都笑了一笑,然後坐下來酒席開始。

  ?在這一場酒席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點,那就是蔣玉菡。在這一次赴宴之中,行酒令,蔣玉菡說:「花氣襲人知晝暖。」就這樣打下了日後與襲人之間關係的伏筆。另外這一次赴宴,也使得賈寶玉和蔣玉菡相交。

  眾人唱過一遍曲後,寶玉出來解手。蔣玉菡也跟了出去,兩人一見如故。對於這句『一見如故』,以後再分析。現在只講他二人所交換的禮物,蔣玉菡送給寶玉的是頭一天北靜王所贈與他的一條大紅汗巾子;寶玉則把襲人給自己的一條松花漢巾回贈與了蔣玉菡。這一幕正好被薛蟠看見,後來還是馮紫英出來解的圍。

  汗巾在古代是非常私密的物件,兩人交換汗巾,許多人都將自己的目光放在了兩人之間是否存在其他關係之上,反而忽略了一點,那就是蔣玉菡的汗巾是「頭一天北靜王所贈的大紅汗巾子。」蔣玉菡為何會有北靜王的汗巾呢?他原本是忠順王府的戲子,如何與北靜王有所交集呢?這裡就要問問馮紫英了。

  馮紫英宴請賈寶玉等人本來約定是在八日後,但是他卻急不可耐的到了第二日,便邀請寶玉上門,並且還說有事要請寶玉幫忙。想到北靜王和寶玉一起助蔣玉菡脫離忠順王府,而在當天的宴會當中有蔣玉菡出現,而蔣玉菡手中拿著有頭一天北靜王給他的大紅汗巾子,事情就慢慢清楚了。

  馮紫英頭一天與北靜王一同將蔣玉菡從忠順王那兒搶回來,為了保護蔣玉菡,迫切需要賈寶玉的幫忙。於是第二日便請了寶玉上門,並給寶玉和蔣玉菡製造接觸的機會。而蔣玉菡手中所拿來與賈寶玉交換的北靜王的汗巾,正是頭一天被馮紫英和北靜王救後得來的。

  這一點後世有紅學家延伸到朝廷奪嫡之戰中,蔣玉菡的名字,包括他所居住的紫檀堡,實際上代表的是玉璽,是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而在此次權勢的爭奪戰中,北靜王是站在馮紫英代表的神武將軍一側,與老牌勢力忠順王府做鬥爭。

  在《紅樓夢》中出彩的大多數都是女性人物,男性人物多半都是淪為綠葉,甚至很多被塑造的極為不堪。然而馮紫英此人卻算的上是男性人物中,一等一的風流人物。他雖然表明上是個風流公子哥兒,但是卻自有自己的一番瀟灑隨意。並且事實證明,他並不是一個毫無用處的紈絝,胸中自有溝壑。這一點比賈寶玉強了不是一點半點兒。

  關於馮紫英的最後結局,其實也非常好猜測。既然已經涉及奪嫡之爭,要麼從成功之後飛黃騰達,要麼一步踏錯,萬劫不復。


還記得霸王別姬裏段小樓娶了誰?古代戲子是下九流,襲人雖是丫鬟,可是贖了身也是有家可歸的自由民。況且在寶玉身邊當了那麼多年的大丫鬟,手裡能沒錢嗎?找個富農結合,好好生活,培養下一代,萬一出個讀書郎興許還能寒門出貴子呢。戲子的後代不能讀書做官,每天靠取悅富人過活。只能說寶釵夠狠,寶玉看似多情,實則無情。一個身邊人都護不住。


有一篇續紅樓夢小說,描寫襲人和蔣玉菡鬥嘴,蔣玉菡誇口說,我蔣玉菡是大丈夫,寧為雞首,不為牛後。襲人笑道,你摸摸你,早就成牛後了。讀過紅樓夢的都知道,蔣玉菡和寶玉有斷袖之交,還交換過褲腰帶,因為這件事賈政差點打死寶玉,因為蔣玉菡是北海靖王的人,賈政怕得罪北海靖王,所以才責打寶玉,襲人一定知道這件事,因此嘲笑蔣玉菡,兩人都與寶玉有過關係。


蔣玉菡娶走了襲人,襲人拆字龍衣,龍衣就是龍袍,蔣玉菡是誰呢,就是胤禛,雍正皇帝。十二釵,十二副釵,還有寶玉都是乾隆皇帝的二十五塊玉璽,寶釵是金質的,黛玉是木質的,寶玉是玉質的也可以說是石質的。


1、首先呢是這本書故事情節的需要,不管是曹公還是高鶚的主意,襲人離賈府嫁於蔣玉菡,就像寶玉出家、鳳姐慘死、黛玉歸天……是必然的,是書中冥冥自有安排,是作者的意圖,是讀者的需要。

2、拋開在外在主觀,拋開作者就紅樓夢這本書來說襲人離賈府嫁於蔣玉菡的最終極原因就是賈府的敗落。

3、就當事人襲人來說,這也是人性的本能驅使。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