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国强

来源:妄谈不良资产

一、二级市场体量未达预期

对于这个问题我并没有做科学、全面的数据统计,基本都是我从两个角度所作出的推断:

1、山东市场:作为不良率和不良总量都能进入全国前三的省份,自2015年至今银行出包量并不乐观,作为全国少有的具备4+2AMC条件的省份,真实买断量与山东整体的不良总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毕竟还要在这里苟且生长,具体的数据我就不阐述了);

2、大型投资机构:自2015年以来大型民营机构的高调入行,老牌投资机构的回归,以及外资的纷纷登场,无一不为这个行业的燥动添加著一把把干柴,但实际上,所有这些高调入场的机构截止今天为止到底收购了多少资产包,甚至有多少机构的资金丝毫未动?

沸腾了近两年的不良资产市场,不能说是泡沫,但的确没翻起多大的浪花!

二、专业投资机构未成型

因为大多数入场机构都是在转型,好点的可以称之为回归!无论是从对市场的认识还是团队的搭建以及对于行业发展的预判,都处于一个非成熟期,在这个期间,不投有千万个理由,而投呢,需要千万个理由都站得住脚。万一,决策者再是个打酱油的,啧啧!

三、资金投资期限不足

在这个阶段谁敢拿自有资金去冒险,那么国内私募的期限限制又无法克服,怪不得一大波外资匆匆进场。再说到这一轮项目,扑朔迷离的经济、政治环境下,对于决策,说好听点是基于经验,说难听点还是拍脑袋!还有种高大上的说法:要预测经济拐点的到来!所以,当项目经理被问到退出期限时,当投资机构阐明投资期限要求时,鸦雀无声!

四、专业处置团队缺乏

这是老生常谈,却又是绕不过去的坎!人才成长速度和不良增长速度完全不对等!所以在看到里有人对于我这个09年入行的小辈就敢如此大张旗鼓的搞培训、写论断的嘲讽时,我默默的点了一个赞!上蹿下跳的野猴子到底能不能大闹了天宫?

五、一级市场透明度不足

银行只有最多六个客户,其中好几个都在观望,真正下手的还被称之为傻叉!银行有苦,我多少能懂一些!但这种苦是政策使然,除非放开通道限制,但放开与否,太多因素掣肘。而能否建立一个针对一级市场的信息公开平台是我在2015年就在考虑的问题,这是大势所趋!曾经我满腔热血的和几个朋友研究了几个月,虽然他们的无耻最终让我负气出走,但不影响我对此类平台的祝福!万一,国家层面主导类似平台的搭建,恭喜从业者,其中一个不透明的节点会就此逐渐打开!

六、退出乏力

这一轮不良资产才是真正的不良资产!这是相对于上几轮不良的剥离都赶上了经济的飞速上扬而言。所以我曾经说过,对于如今的这个行业,我们都是初学者,我们都在学习如何在经济下行期处置不良资产,若是我们继续躺在以往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我们都会被时代的浪潮拍击到尸骨无存!所以,我是老湿,不是老师,其他的,且再看上几个年头!

七、产业、运营能力不足此轮不良资产,还是要考量团队的司法推动力,还是会要求强大的尽职调查能力,但无论是司法推动还是尽职调查不再是更多的基于资产的发掘,而是更注重产业整合能力以及资产的运营能力。抵押物光明正大的放在那里,难不成项目经理都要求有链家的卖房能力?在大部分银行都死咬住价格不放的前提下,或者不买,若是买,再也不能只考虑资产的市值了!

八、互联网+哀鸿遍野

怎一个惨字了得,说到底也是咎由自取!所谓的行业新气象,各平台的冉冉升起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今看到一个又一个平台的销声匿迹,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这个行业真的可以通过线上来颠覆线下么?有时候看著好多平台不惜重金的各种活动、想尽办法的各种圈粉,煞是心疼!都是钱那!

九、政策风险

两个文件就可以堵住无数发财的路,下一个文件会是什么?中国的金融市场并不成熟,而不良资产更是刚刚起步。之前各家省级AMC聚会后释放出来了关于放开对省级AMC各项限制的信号,也听朋友说起银监会的文件已经在拟定中,甚至会对十户转让加以修正。再加上证券化和债转股的横空出世,不良资产的政策慢慢成型,但鬼知道最终会是怎么个局面?

我并非如我帅气阳光的外表所展示的那般乐观,对于这个行业我始终有深深地敬畏!

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无论前路风险几多!并与君共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