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0 20:27

〔記者鍾泓良/臺北報導〕臺北市長柯文哲選前決定給軍公教人員「雪中送炭」,盤點市府內5萬個兼職工作,「優先」提供給退休公教人員「補貼收入」,但隨後改口並非「優先」,而是軍公教人員有「優勢」。臺北市勞動局長賴香伶表示,如果市府把職缺「優先」給退休公教人員,就會違反「就業服務法」,涉及就業歧視,但如果大家都有同樣的機會接觸職缺,而比較的是經驗跟專長,那麼就不涉及就業歧視。

賴香伶解釋,「就業服務法」有規範16種就業歧視的項目,如宗教、性別、年齡等;她補充,有些工作可以保障對象優先就業,如原住民、身障人士及更生人等,但退休軍公教並非屬於法定保障對象,沒有優先權。

因此,賴香伶說明,若政府開放出來的5萬人次職缺沒有優先保障,那退休軍公教跟民間人士都有一樣機會接觸工作。

但她提到,因為開出得職缺屬於顧問、代課老師,屬於有專業性質職缺,那麼就會設定「真實職業資格」,而過去就有執業經驗的退休軍公教就會較有優勢,然而若是民間真的有更出色的人才,那當然也有機會入選,因此不認為排除到退休勞工或青年就業的機會。

  • 賴香伶表示,如果市府把職缺「優先」給退休公教人員,就會違反「就業服務法」,涉及就業歧視,但如果大家都有同樣的機會接觸職缺,而比較的是經驗跟專長,那麼就不涉及就業歧視。(資料照,記者鍾泓良攝)

    賴香伶表示,如果市府把職缺「優先」給退休公教人員,就會違反「就業服務法」,涉及就業歧視,但如果大家都有同樣的機會接觸職缺,而比較的是經驗跟專長,那麼就不涉及就業歧視。(資料照,記者鍾泓良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