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在黃石的31年記憶:鄧亞萍曾連陪練都打不贏,朱雨玲神奇手感令人驚歎
國乒在黃石的31年記憶:鄧亞萍曾連陪練都打不贏,朱雨玲神奇手感令人驚歎
國乒在黃石的31年記憶:鄧亞萍曾連陪練都打不贏,朱雨玲神奇手感令人驚歎
國乒在黃石的31年記憶:鄧亞萍曾連陪練都打不贏,朱雨玲神奇手感令人驚歎
國乒在黃石的31年記憶:鄧亞萍曾連陪練都打不贏,朱雨玲神奇手感令人驚歎
國乒在黃石的31年記憶:鄧亞萍曾連陪練都打不贏,朱雨玲神奇手感令人驚歎

楚天都市報記者 徐平 樑傳鬆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鄒斌

樊振東、馬龍、朱雨玲、丁玲……4月16日晚,黃石市體育館星光燦爛。這兒聚集着中國乒乓球隊所有男女主力,他們爲瑞典世乒賽進行的熱身賽,再度引爆黃石人的熱情,也牽動黃石人對國球長達31年的情愫。

時隔20多年後,男女一隊同聚黃石

在新建的國乒基地前,有一塊碩大的條石,那上面寫着“中國乒乓球隊黃石訓練基地”,題詞的人是前國家主席楊尚昆,每個途經此處的人都要情不自禁地停下腳步。

這是黃石人的驕傲所在,1987年,國球的首個訓練基地落戶在了黃石,從此,這兒成爲了國乒一隊唯一的家。這樣的獨一無二的局面一直持續到1992年,在河北正定成爲國球第二個訓練基地後,黃石才未能獨享到這份爲國球服務的榮耀。正定之後,又出現了成都、廈門、南通等訓練基地。可選擇的多了,加之黃石的地理位置、訓練條件等所限,國乒一隊再也沒來過。

直到2016年,在新的國乒基地落成後,黃石人才又迎來了國乒女子一隊的隊員們。2017年4月到5月,姑娘們在此訓練了一個月之久。此次瑞典世乒賽的熱身賽,久違的國乒男子一隊也來到了黃石。

作爲一個三線城市,此次熱身賽的乒乓球票最低的也要98元,最貴的達到398元。對於許多乒超比賽都是贈票的大背景下,這一定價實際上並不便宜,不過在黃石卻不乏市場。16日晚的決賽,記者看到不少黃牛黨的身影,而體育館的上座率也達到了8成左右,賽場氣氛格外的熱烈。

幾乎每名隊員都有一段黃石回憶

國乒基地的一樓,有一個專門爲國乒所建立的榮譽室,那兒記載了中國乒乓球的歷史與輝煌,當然還有一些國乒隊員們昔日在黃石留下的舊照片。

“你看,這個就是丁寧!”榮譽室的工作人員指着一張合影照中的小女孩說道,果真是丁寧。一臉稚嫩的表情,彷彿像個小學生。那是2004年元月,丁寧隨國家女子乒乓球隊來黃石訓練時的留影。從當年初出茅廬的小丫頭,到國乒隊中的絕對主力,這一晃有14年之久。

在追憶這段歷史時,丁寧也頗有感觸,“除了中間曾受邀來參加過一次活動短暫停留外,之後就一直沒能隨隊伍來過了,直到去年才重回故地。十多年了,這變化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了!”當記者問,如何看待當時的你和現在的這個你時,丁寧笑着說,“也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我長大了這麼多,都變老了!”

雖然在好長時間裏,黃石再也沒有接待過一隊前來集訓,但這兒卻一直是國家二隊、男女青年隊常來集訓的地方。在這些舊照片中,你可以輕易地分辨出不同時代國手們年輕的面龐,鄧亞萍、喬紅、劉國樑、孔令輝,以及正值當打之年的樊振東、朱雨玲等。“可以這麼說,自1987年基地建成起,此後的幾乎每個國乒隊員,都曾在這兒留下過屬於他們的記憶,說黃石基地是國乒的搖籃一點都不爲過。”黃石市體育局局長周澤良充滿自豪地說。

黃石市民見證“大腕是如何煉成的”

“我是看着他們長大的!”在國乒昔日的訓練館,負責看管場館的一位姓張的老師傅如是說,這並非他在吹牛,因爲這些年來,他與不少喜歡乒乓球的黃石人一起見證了國乒隊員的成長之路。

新的國乒基地已經實現了食宿訓一體化,也就是說,在整個集訓期間,如果不出去逛街的話,國乒隊員們幾乎可以不用再走出基地半步。不過30年前卻並非如此,那時的訓練館在距宿舍樓三四百米遠的地方,隊員們需要走過去參加訓練。

“他們的訓練太苦了。”張師傅告訴記者,“一到訓練,經常要換幾桶礦泉水,才能滿足隊員們的需求。”由於國乒缺少削球手,有段時間,作爲重點培養對象的武楊經常被練得趴在地上,半天起不來。“食堂師傅最怕的是鄧亞萍了,因爲她一練就過了飯點,師傅們經常一等就到晚上八九點鐘!”張師傅笑着說,“剛來時,鄧亞萍連陪練都打不贏,後來能成爲國乒一姐真的是練出來的!”

張師傅還談到了現役女乒主力朱雨玲的“神功”,“以前出入都要憑門卡,她根本不用看,僅憑手感,就能準確地抽出屬於她的那張卡。”對此,張師傅也連連稱奇,“後來看她打球,球感特別好,指哪打哪,想到當年的這一幕,總覺得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