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上汽大眾還是一汽大眾, 8-15萬這個價格區間家庭車的產品雖然還可以, 但是性能價格比都很差,可以考慮一線自主品牌了。


首先,上海大眾沒有出現一汽大眾減配造成很多車出現斷腿,燒屁股,泡沫臀的現象,所以在減配的問題上,上汽還是遠沒有一汽大眾那麼嚴重的,之所以無奈,出於市場競爭的壓力,同是大眾,一汽大眾減配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控制成本,不要相信所謂車評人所說的某個部件才幾十塊錢,對於一個年產百萬的車廠,每臺省下幾十塊,一年就是上千萬,所以一輛車從頭到尾的交配可能造成的成本優勢是非常大的,成本更低,終端或者渠道空間就更大,造成的汽車市場的價格混戰,惡戰,這對於同樣品牌的上海大眾非常的無奈,同一個市場,價格就能決定成敗!

對於大眾中國,兩個中國的合資方都是在中國甚至全球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怎麼能夠得罪任何一方,所以只要能夠把車賣出去,作為商人,能賺錢就是好的,只減少配置這個事能夠帶來利潤,只要不出質量問題大眾中國都是默許了,這種無奈也是一種生意!

再說一汽大眾,徹頭徹尾的奸商,帶著國企的帽子披著羊皮的狼,市場壟斷,不思進取,就想著怎麼榨取消費者最後一點信任,獨立懸掛改成扭力梁,斷腿了就給貼塊鐵皮,為了省下隔熱瓦,完全不顧消費者用車感受和安全隱患,造成地毯都烤焦了,這種危及生命的減配完全流不是一個重視消費者的行為,而很無奈的打著大眾的品牌,時不時的還混淆一下南北大眾的關係,所以上海大眾很無奈,大眾中國又不敢得罪,中國消費者現在也越來越成熟,看清一個車廠的性格,對買一輛 車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如果真的不放心,可以購買進口大眾的車


謝邀請!以我多年的所見所聞,大眾的減配是大眾集團的無奈,回想一下,上上代邁騰(帕薩特B6)和速騰(五代捷達)是良心之作,但銷量比不上日系車,但從加長縮水版開始銷量卻一路飆升,只能怪這個奇葩市場逼得大眾做垃圾車,消費羣體纔是造成這種局面的罪魁禍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