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樓市局部回暖幾乎成爲共識,所以很多剛需或者有投資需求的人又開始考慮買房了。其實不管是樓市調控還是房價上漲期,買房最重要的就是至少要保值,所以拋開政策或市場帶來的影響,買房有幾個可以參考的點。有專家表示,在沒有投資能力的時候,買房確實是比較保險的保值手段。

如果說前幾十年投資行業還沒有興起所以大家只能選擇買房,但是這十年來股票、P2P快速發展,這些投資真的有比買房更安全、更賺錢嗎?股票的故事大家應該聽過很多,類似本金100萬賺到600萬,本來想着再賺一點就收手結果一個多月就被套牢、本來可以拿錢買房,但是認爲房價肯定會跌跑去炒股,最後房子買不起只能繼續租房的例子比比皆是。

股票賺錢的時候確實賺,但只要一直在股市裏,能保持賺錢的就很少了。而相對於虛無縹緲的股票,房子就保險很多了,就算房價跌了還不是可以自住或者出租嘛。尤其是按照城市發展和人口流動來看,核心城市的房子肯定是越來越之前的。

2015年以前和這兩年一線城市房價並沒有漲多少,主要是因爲有政策調控的壓制,所以調控放鬆後房價就很容易反彈性上漲。而且樓市調控讓房價下跌的幅度和上漲幅度根本不在一個層級上,比如上漲的時候可能翻番,但下跌就只有11%,比如北京;再比如深圳,小資家顯示二手房價格超過5萬/平,但連續下跌也不過是9元/平。

所以買房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些外在條件,而且最好選擇大城市,三四五線以下的小城市除了自住就不要買來投資了。而在這個條件中,地段是最重要的,就像李嘉誠說的地段決定房價。雖然限價政策把地段的價值模糊了,但當限價放開是,地段理論依然有效,也就是區域的中心位置肯定是最值錢的,漲得最快,也最抗跌。

其次是交通,越靠近地鐵就越值錢,尤其是熱點城市。而且靠近城市CBD的地鐵線路也更有價值,像東京、香港這些城市的房子距離地鐵位置超過300米,房價就能差幾萬,所以交通對房價的影響也非常大。

第三就是學區房,之前學區房還被列爲最抗跌的房子之一。學位越好的房子漲價越快,抗跌性也越好。雖然去年北京校區劃片讓學區房跌價不少,但教育能改革的城市還是少數,所以學區房還是有很大市場的。最後就是未來規劃,某個區域就算還是荒涼的郊區,但只要規劃確定,那麼接下來的配套、交通等每一個利好都能推動房價上漲。當然能保值還是要規劃切實執行。

房地產剛發展的時候很多人都不覺得需要買房,等第一批利用槓桿實現財富翻倍的人走上一個新臺階時,很多人才發現錯過這個機會了。就算這幾年房價回調,但想靠買房賺錢的人還是不少,不過已經很難了。按照現在的樓市走向來看,房價暴漲是不可能的,不過靠着戶口和買房成爲新的城市人口、接受更好的教育還是大家所努力的方向。

聲明:本文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