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8日電(記者高敬)28日,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通報江蘇響水“3·21”特大爆炸事故環境應急工作時說,地表水監測顯示,灌河入海口等監測點位各項指標持續達標。

在生態環境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劉友賓介紹,生態環境部工作組抵達事故現場後,當即成立綜合、監測、專家、後勤保障4個工作小組,統籌協調國家、省、市、縣四級生態環境部門應急處置力量,有序推進各項工作。生態環境部還調集環境監測及水、固廢、土壤處理等方面的49名專家,全力支持當地科學妥善處置事故。

他說,根據爆炸事故的污染特徵,經專家會商,確定此次環境空氣應急監測指標爲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機污染物。27日10時,事故點下風向1公里出現苯超標現象,根據現場專家分析,主要是由於事故現場作業導致前期被埋污染物重新暴露,持續揮發造成下風向超標。事故點下風向2公里和3.5公里處各項污染物濃度均低於標準限值。

地表水方面,工作組與當地有關部門確認,決定對化工園區內新民河、新豐河和新農河三條入灌河河渠進行封堵,通過築壩攔截的方式,在園區內形成約3.5平方公里的封閉圈,防止污染廢水向南部河網擴散。

他表示,新豐河、新農河閘外水質各項監測指標均低於標準限值;新民河河水26日起處置達標後外排,外排水質持續達標。灌河入海口等監測點位各項指標持續達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