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讀書的時候,很多人都不喜歡學習英語,尤其是很多男同學,雖然不乏有很多同學學什麼都能學好,但是英語和數學彷彿總是被吐槽的對象,而英語的學習其實是有技巧的,不能一味的死記硬背,但是英語的學習也會是沒有捷徑的,只有聽說讀寫譯不斷的練習。其中中國人自從清朝國門打開以後就開始了學習英語之路,在150年以前,晚晴時候的人就已經開始系統的學習英語了。

  成都市民淘回“清朝”英語課本,英語標註太洗腦,網友:大開眼界

  在2016年11月的時候,成都市民堯先生在重慶舊書市場淘回的一本印有“鹹豐十年”字樣的英語教材,根據四川西部文獻修復中心專家的推斷,從這本書的印刷和字體,內容上推斷,這本書是真實的,而且屬於晚清的產物。而這本繁體字的英語書封面已經不在,全書一共有四五十頁,在最開始的地方還印有使用說明“漢字從右至左讀、英字從左至右讀!”

  而這本書最神奇的是,英語單詞都採用了中文標註,英語寫得並不像咱們現在習慣了的印刷版,中文也是使用的繁體字,很多網友看到以後都紛紛表示英語和中文都很難看懂,但是仔細一看又發現這些漢字標識都非常的“魔性”,像極了小學不會音標的時候自己寫上去的中文標識!看來咱們的老祖宗還是很會想辦法的。

  的確那個時候的條件有限,沒有音標,也沒有收音機可以反覆的聽磁帶,而當時學習英語的又是哪些人呢?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不但頂着壓力招募翻譯人才蒐集整理外國人在澳門辦的報紙書刊,還身體力行,在55歲的高齡堅持每天背英語單詞,末代皇帝賻儀也刻苦學習英語,雖然發音不是很好,但是書面了得,常常和婉容用英語寫信。除此之外還有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也免不了要學習一點英語跟洋人打交道。

  最近網上有關王思聰懟網友一事,就是針對是否應該學習英語,高考該不該把英語當做主科這個問題,看了清朝時期的英語課本,不免感慨,中國人開眼看世界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從咿咿呀呀的學習英語開始,把英語作爲了解世界的入口,用中文一點一點的表示,到了民國纔開始有了音標,新中國恢復高考以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到英語,2008年北京奧運會更是揭起一場全民英語熱。到如今高考英語發展成爲多次考試取最高分算入總分,國人一直沒有放棄英語。

  當然,英語也不再像曾經一樣佔據極大的比重,相反,是語文成爲了如今高考的重中之重,希望同學們可以在學好語文的同時,也把英語學的棒棒的,日後的發展一定不會差!

  對於清朝的英語課本,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面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