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年,世界會以什麼樣的新視角看中國?

菲律賓衆議長、議員、前總統阿羅約說,是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不只有一條路。

法國前總統奧朗德說,世界經濟在過去幾年發展當中,很大程度是受中國推動。

中國沒有令世界失望,幾組數字可以說明問題。

中國已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

2018年中國進出口規模首超30萬億人民幣,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

在國內,截至2018年末,中國城鎮化率接近60%,且還在繼續推進中。

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外國政要、企業家和學者對中國經濟發展給予中肯評價,並對未來發展方向提出建議。

國是直通車 孫秋霞 攝

中國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阿羅約是中國的常客,她經常往返於中菲兩國之間,見證了中國40年來的變化。

“過去我們認爲,要想發展必須通過西方資本主義,但是中國指出了一個新的路徑,使世界其他國家認識到每一個國家都能夠尋找到自己的發展道路。”阿羅約說。

奧朗德也多次來到中國,他曾說,每一次到中國給他的印象都非常深刻,中國發展迅速有目共睹。

奧朗德表示,中國過去和世界很多重要地區不斷建立非常重要的合作關係,比如說歐洲就是通過這樣的合作才能夠保持增長的態勢。

中國前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首席談判代表,他見證了中國在入世後所發生的變化。

龍永圖表示,中國和世界交往得越多,對中國和對世界的好處就越大。中國的開放,不僅僅是有利於中國,也同時有利於世界。

龍永圖進一步指出,中國加入WTO之前,中國對外貿易被100多家國有外貿公司壟斷。加入WTO後,中國放開了外貿經營權,中國幾十萬個企業都擁有了進出口權。這使得中國的對外貿易以30%、40%的增長速度發展。

一直倡導“希望全世界都喜歡中國造”的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也來到了會場。

董明珠指出,改革開放四十年讓世界更瞭解中國,“我們不僅僅是爲了中國的建設和發展,還有更大的一種胸懷,希望世界更美好”,特別是作爲中國製造業來說,想用創造來改變世界。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指出,中國70年的發展,尤其是40年的改革開放,使得中國成爲全球經濟最大的發動機,同時也是最大的減震器。

李稻葵舉例說道,2009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破產,上百萬人將下崗,於是美國政府很快給通用提供了短期資助,一年半之後得以重新上市。通用汽車在中國的合資企業是其長期以來最大的利潤來源。如果沒有這個利潤,通用很難再上市。

“這個例子表明,中國事實上也幫助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比較快走出金融危機,挽救一些失業。”李稻葵說。

中國未來怎麼走?

改革開放40年後,中國的改革進入深水區。正如李稻葵所說,“像跑馬拉松一樣我們剛跑一半,還有一半路程沒有跑完,需要能量補充”。

在李稻葵看來,中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二,四億人口進入中等收入水平,但這絕對不是終極目標,必須解增長的內生動力問題。

李稻葵指出,解決內生動力要激勵三類“關鍵少數”。一是企業家要有動力去投資新的領域,同時也有動力願意退出產能過剩行業。二是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給他們相應回報,不封頂。三是基層的政府工作人員也要有動力,不能不作爲。投資環境、營商環境需要他們去改善和營造。

“解決這些問題不能只講覺悟,還得講制度,講激勵,這是改革開放的一個基本經驗。”李稻葵說。

龍永圖認爲,只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保護知識產權的制度,中國才能夠成爲一個創新型國家。

龍永圖表示,如果中國不成爲一個創新型的國家,可能很快就會把過去幾十年積累的優勢丟掉。此外,中國對外開放不僅僅是引進一些資金、人力和項目,更重要的是引進繼續前進的動力和繼續改革的動力。

董明珠表示,格力電器在發展當中,堅持走自主創新和自主研發道路,今天在空調行業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是因爲格力創造了很多的先進技術。

董明珠指出, 過去生產是一種粗獷的製造過程,現在已經在進行供給側結構改革,要實現高質展,根本問題就是要建立沒有污染的現代化製造業,這是中國製造業未來發展要思考的問題。

阿羅約表示,中國成爲第二大經濟體付出很大代價,比如環境方面,這是現在要優先解決的最重大的問題之一。

奧朗德指出,中國面臨的一個挑戰是氣侯問題。中國在《巴黎氣侯協議》中已經做了很大的貢獻,今後中國需要大量的投資應對氣侯變化,遵守自己在氣侯變化方面的承諾。這可能給中國帶來新的機遇和發展,比如無人駕駛汽車等,中國在這方面已經顯示出很強大的技術。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孫秋霞

編輯:郭凌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