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印度河的流域圖,1947年前整個南亞次大陸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克什米爾都叫「英屬印度」。由於二戰以後 「民族解放」和「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也是由於「日不落」的斷崖式衰落,1947年根據「蒙巴頓方案」,南亞次大陸被拆分成了兩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當時含東巴,也就是現在的孟加拉),兩國的國民組成就是 某一個邦「穆斯林」比較多就併入巴基斯坦、信奉印度教的多就併入印度。由於印度河所在的流域「穆斯林」多,就把印度河劃歸的巴基斯坦所有,但是由於印度河在歷史上就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梁啟超先生所說的「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印度,就是指的 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流域的印度,文化歷史價值極大!為了避免糾紛,1960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在這個問題經過談判簽署《印度河用水條約》,將印度河每年的水量的五分之一劃給印度。但是印度也因此丟失了一大塊「文明發祥地」。但是巴基斯坦並沒有將「印度河」改名,世界各國的文獻、學術界、考古界…都是這樣記載和稱呼的,改了反而造成混亂。叫什麼名字無所謂,就像「日本海」不是日本的海、「印度洋」也不是印度的洋一樣,不能說明啥問題。這是一種地理叫法罷了。

根據上面這張圖,要簡單的說一說,印度的水問題。地圖上標明瞭,南亞次大陸的三條水系幹流:印度河、恆河、布拉馬普拉特河,這三條大河可以類比我國的: 黃河、長江、珠江,是南亞次大陸的命脈!而目前印度僅僅控制了一條恆河,布拉馬普拉特河與孟加拉共用,並且最後還注入孟加拉灣,所以這條河流只能供給印度東北部那些人口。

而恆河年均供水量是5500億立方米(雨季和旱季綜合)這些水只能承載6-8億(極限)人口的工農業和生活用水(長江比它供水量大的多也才7億人左右),加上印度境內的其他河流極限也就在11億左右,也就是說印度有2-3億人根本沒有水,到了2025年印度人口15億將會有4人沒有水。這就嚴重的限制了印度往「現代化邁進的腳步」!水雖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被人重視,但是真的沒有水,甚至達到了人畜用水都困難的地步,地還怎麼種?沒有水哪來的糧食?並且重工業更是用水大戶!生產一噸鋼從選礦→洗礦→焦炭冷卻用水(現在採用氮氣冷卻)煉鐵冷卻用水→鍊鋼冷卻用水→爐後連鑄冷卻用水…等一噸鋼材生產至少要用幾十噸的水!沒有水也別鍊鋼了。

所以,印度河的「丟失」不簡單的是文化發源地的丟失,而是承載3億人工農業生產水源的丟失!英國當年這樣劃分南亞次大陸也是暗藏玄機的,就是不讓這個原來的殖民地崛起!理論上來說印度快地方受印度洋季風和暖濕氣流的影響,其南方並不缺水,但是印度缺乏「南水北調」這樣的特大工程也沒有多少水庫,有很多雨季的水白白流走了!印度若想在將來實現現代化大國的夢想,就需要提早解決用水的問題,將來出現用水慌,再來解決不但損失巨大,而且也不是「臨時抱佛腳」可以解決的!


巴基斯坦人沒那麼卑劣和愚蠢!古印度文明非常有名,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有意爭奪這個古文明繼承者的身份,怎麼會改名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