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宋先生,從事古建修復已有十餘年了,早已不記得修復過多少古建築。但宋先生心中,一直希望能爲自家修復一棟古宅。

這棟古宅不需要太豪華,也不想作商業用途,只想一家人能舒適居住,與千百年的歷史對話。

明清徽派老宅——“樹德堂”

大家好,免貴姓宋,是個地道的安徽人。

這棟徽派老宅,是我從事古建修復十餘年裏,自己收藏的一棟民宅。明清時期,徽商遍佈蘇杭各地,這棟房子以前的主人也去了江蘇做生意,後來在那邊發了家,子孫後代就留在江蘇,再也沒回來過了。

我自己設計了修復方案,從木材尺寸到壁花繪畫,都親自帶領專業的修復團隊施工完成。這些木工師傅跟了我很多年,我們早已有了很深的默契。

要說起這些修復師傅,我可有說不完的話!

師傅們都是安徽本地人,以前年輕時都是做木大的(大木:古代指做木結構框架建築的木工),後來中斷了一些時間。我將他們一個個找回來,重新拉進修復古建這個行業裏,讓他們重掌大木手藝。

我和師傅們去過很多地方,南京、北京、合肥、昆明等。這次的修復工作,師傅們都很支持我,從建材的購買到進倉庫修復清洗,再到搭建、做木雕裝飾等,都是我和師傅們親力親爲。

這棟老宅佔地共260平,主宅佔地200平,旁邊獨立廚房餐廳佔地60平。整棟房子的柱子、樑等都是採用銀杏木修建的,我們修復時爲了保護古建原有的味道和價值,也採用的銀杏木。

這些修復用的銀杏木是我以前自己收藏的,沒有砍伐當地的樹木。

在這裏和大家科普一下,銀杏木質很硬,樹木的表面沒有疤眼,而且銀杏樹有一種特殊的味道,不會蛀蟲,有很多古建都採用銀杏木修建。

接下來我就爲大家介紹一下這棟老宅。

這棟古宅名爲“樹德堂”,又稱“白果廳”,是典型的徽派前廳後樓三進兩明堂結構。主體我沒有采用徽派常見的冬瓜樑,而是以大方樑爲主。

房屋裏的木雕掛件也沒有用普通的“倒掛獅”,而是採用的“荷花二仙”,更顯大氣優雅,市場價值和收藏價值也更高!

室內的傢俱我也做了簡單的修復,除了增加必要的生活必需品外,其餘部分均沒有做大改動。

所以圖中看上去,會覺得古宅比較老舊陰暗,這是歲月留在它身上的痕跡,雖然滄桑,但別有一番意蘊。

推開老宅二樓的窗戶,外面是我老家的田園風光,雖然不夠美觀,但自然又舒適,老房子和新房子交替存在這片田野間,彼此不打擾,成爲了安徽獨有的風景。

房子旁邊還帶有一個小院取名爲“竹徑”,我重新修好了鏤花窗,填好了小路,再擺放上一些花草盆景,讓它看上去更有生機。

再給大家看看這棟老宅的細節部分,大家可以看到樑上的雕花是那樣的精美,這是古時候的建築師們用自己的雙手一點點雕琢出來的,就算是現在的機器也不能雕得這麼完美。

房屋後面就是一座小山,古代人建房講究依山傍水。

其實我自家的房子離老宅不遠,我雖然說修復好了老宅就住進去,但還是有點捨不得,害怕人的足跡打破了古建的完整。

我和家人說好了,我們偶爾進老宅裏住住,保證有人氣的養護,平時也可供喜歡古建的人參觀參觀。

老宅從2016年開始修復,直到2018年完工,陸陸續續修復了2年時間,正所謂慢工出細活,每個細節處我和修復師傅們都十分用心,老宅修復好後我感到很欣慰,覺得沒愧對我10年的工作經驗!

看到這裏,肯定會有很多人問我,爲什麼要從事古建修復行業?爲什麼要修復這棟老宅?

15年前我因爲個人喜好開始收藏木雕古建,收藏收藏着,自己懂的知識越來越多,覺得自己可以爲這個行業貢獻一點綿薄之力,而不是單純的收藏。所以我在10年前開始從事古建修復,和各位木工師傅們一起去過中國的大江南北,見過了無數的古蹟古建,有保存完好的,也有摧毀厲害的,一做就是十年。

我自己也收藏了30棟徽派老宅和許多木雕建築構件,都在安徽這邊,這些老宅大多都是早已無人居住,年久失修。我把它們收藏起來,保證它們的完整性,不再被二次損壞。

要說起這棟徽派古建,這是我家鄉的東西呀!我幹了這麼久的古建修復,說實話,還是對徽派建築最有感情!

古建修復這個工作,說俗一點,其實很有發展前景,古建也很有升值價值。說高雅一點呢,這傳世的建築,不僅僅有它本身的價值,更是肩負了整個古代民居文化,甚至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文明,我們怎能不傳承呢?

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和各位木工師傅們還會在古建修復的道路上堅持下去,其實我曾經並不是這個圈子的,但從事這個行業後,我內心感到很安心,很充實。

每次推開這棟老宅的門,我油然生出一種自豪與欣喜感,這是古建給予我的力量,我守護着古建,我相信古建也同樣在守護着我。

看完這篇文章,若是同行的師傅或是對古建修復感興趣的朋友們,歡迎來和我交流探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