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的《雪國》我並沒有看過,這一段話也是第一次瞄到。

談談我的第一感吧:詩意的唯美、哲學的意蘊、煙雨的朦朧、溫潤的畫境。

說來慚愧,對於詩一般的語言,筆者從不敢深究,那會讓大腦很難受。但筆者喜歡輕輕地吟湧它,感受那背後的故事。

沒能正面回答問題,只是分享了自己的小感受,歡迎大家更多的討論哦!


這段話可以看作一段景物描寫,也可以看作心理描寫。因為作者是描寫人物對眼前景物的心理感受,是隨著人物的意識流動著的。

作者把火車上燈光輝映的玻璃比作鏡子,而窗外黃昏的暮色就是鏡子的底色,底色襯託的是田野的景物,而流動的景物就像電影裏疊加的影像。車裡葉子的臉龐映在車窗上,透明而空靈,與窗外雪國的燈火輝映,美若人間仙境。

眼前的景物與其說是黃昏的真實景象,不如說是人物的主觀感受,朦朧,虛幻,流動而又靜穆,美麗而又縹緲,而人物的聯想也就此浮現。這正是意識流的寫法。


《雪國》中的這一段話運用的是借代手法。作者將車窗玻璃當作鏡子來描寫,意在刻畫男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因隱約看到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卻害怕是一種虛幻。當看清了姑娘的面容後,才意識到原來是真實存在。

這段話極富詩情畫意,充分體現了作者的豐富想像力和浪漫的創作情懷。


姑娘再美,美不過臉上泛潮時!作者巧妙地運用一些虛虛實實的景象,捕捉稍縱即逝的寒山燈火的投射恰到好處,筆下生花妙不可言,賞讀起來如詩如畫口舌生津!不得不為作者高超的寫作手段叫絕!如果用白描的手法表現,會遜色很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