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帶官宣熱度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正在熱播,主角配角們都奉獻了精湛的演技,還貢獻了很多「知否體」熱詞。《知否》劇情緊湊精彩,精美的服化道和考究的生活場景,為我們還原了一幅宋代市井生活浮繪圖。

作為一枚資深吃貨,對劇中精緻誘人的美食垂涎不已,看著小趙逐漸圓潤的臉,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遙遠的宋朝百姓的日常飲食是什麼樣的呢?

宋代作為封建社會時期比較自由富裕的朝代,人們的飲食也是十分豐富的。由於宋朝取消宵禁,對市井間的管理放鬆,導致宋朝的夜生活極為豐富,各種商業都得到了極大地促進與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飲食方面也頗有特色。

???

首先在主食方面,主要以小米、大米、小麥為主。宋朝時,玉米還沒有傳入,花生、土豆也還沒有進入人們的視野,但在麵食方面,就已經有了麵條和餛飩,尤其是包子,種類絲毫不弱於如今,餡料上,肉的素的都有,甚至還有蝦仁蟹黃餡;外面的皮也有多種不同的形狀,種類極為豐富;麵條也同樣是樣式繁多,有用肉澆的,也有加蔬菜的,還有干炒的等等,可以說是非常誘人了。

?

而在肉食上,相對於豬肉,宋代的人更喜歡吃羊肉,是羊肉的忠實粉絲了。《續資治通鑒長編》在談及宋朝的祖宗之法時寫道:「飲食不貴異品,御廚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羊肉是宮廷膳食的唯一指定肉類,甚至上升到祖宗家法的高度,宋代皇室自然成了羊肉的第一消費大戶。宋真宗時期,御廚每年需要數萬頭羊,仁宗在位時期一度一天殺羊二百八十隻,如果天天如此,一年下來可達十萬餘只。

?

統治者們喜食羊肉產生了諸多影響,賞賜甚至官員俸祿中都有羊的存在,以至於統治階級外的平民階層也十分重視羊肉的食用,嫁娶這種大日子是羊肉必須出現的場合,市場上生羊肉與熟羊肉更是成為人們爭相購買的熱銷產品。酒店、旅館、夜市都推出了一系列的羊肉菜肴,《東京夢華錄》中提到的燉羊、軟羊、羊肚、羊腰、羊雜碎、生軟羊面等,一隻羊從頭到腳從外到內,皆可入菜。

?

宋代對羊肉有著巨大的需求,但是宋代產羊的地方不多,主要依賴進口,但是遼國又規定羊不許出境,於是只能進行國家貿易,朝廷每年要花重金從遼國買羊,小部分專供朝廷,大部分拿到市場上高價出售,宋代百姓要吃一次羊肉,可謂是又貴又困難了。今天的我們比宋代的人們就幸福多了,吃羊首選山泉羊,一隻食百草、飲山泉的山泉羊,不腥不膻、肉質鮮美;在青山綠水間自由生長,肆意奔跑,美味健康的山泉羊,是北宋百姓求之不得的美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