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下標題的前半部分時,腦海中浮現的,是那位不接受美國救濟糧的書生,在水木清華的池塘邊,寫下的那一句:「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

其實,並不是這幾天,確切地說,這一年裡,都有許多讓人心裡不平靜的事件。從北電性侵到國乒事件,從也許並不成熟的《網路視聽節目內容審核規則》中,將同性戀和性變態並列到江歌劉鑫案,從豫章書院、攜程幼兒園,再到上不了熱搜的三種顏色,即皇城腳下知名的紅黃藍幼兒園……

流行的那一句「善良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讓許多民眾不由懷疑這個社會是否在往壞的趨勢發展。但更大的可能性,是網路與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讓我們能夠接觸到這些之前根本沒有過多途徑瞭解的信息,總信息多了,消極的部分絕對數值也會增加。

傳輸信息之慢:從西安到敦煌,約1700千米,在唐代,即使是用最快的馬送達加急的軍事情報也需要大概4天。

在一個崇尚意義與價值的社會中,我們總會被問:這有什麼用?

不瞞大家,作為一名專業一級學科是考古學,二級學科文物保護技術的學生,也多次被人這樣子提問。【比如有人在知乎上提這種問題然後邀請回答……】

你學文物保護有什麼用?不斷地與過去事物接觸,修復保護的都是過去存在的,與這個提倡萬眾創新、創業、創造的時代格格不入。

你學考古有什麼用?田野發掘時成天背著鏟與鍬挖啊挖,不見得能挖出什麼推動社會發展的東西,還常常影響基建進度……

你學博物館/文化遺產管理有什麼用?在做大遺址管理時,常常影響到周圍的經濟發展,古代沒有博物館,不也能「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我相信肯定不止是考古學科的同學會被問這些問題,其他人文學科,諸如哲學、文學等專業學生,可能也多次經歷這「有用之問」。

誠然,理工科能夠解決具體問題,上到製作炮彈、太空梭、超級計算機,增加國民自豪感,下到運用酯的水解反應讓純鹼洗油漬等處理日常小事;經濟學原理指導商業規劃從而盈利;管理學規律統籌大局,協調人事關係,以得高效率……

與這些相比,人文學科上在提高生產力、推動社會發展所做的貢獻方面,幾乎毫無用處。

然而,真的是毫無用處嗎?

無論是江歌劉鑫案,亦或者近段時間層出不窮的幼兒園暴力新聞,聚焦點,主要為懲治兇手(施暴者),和健全包括法律、幼師管理等制度

健全制度當然是首要之舉,然而,有時候又不免想,法律作為懲罰手段時,只有在面對惡人惡行時纔有其用武之地,惡人緣何為惡?內因總是主要因素。

也就是說,一個人往往在內心有不善的種子時,才會種下惡行。

無論是孟子的「性善論」抑或荀子「性惡論」,都談到後天教育對一個人品格與一生行為所起的重要作用。

我們可以想像,劉鑫在成長中,肯定少有人對她說起春秋時代的管仲曾說國之四維是「禮義廉恥」,一個人的行為應該有其節度,守禮知恥,不隱瞞自己的錯誤。那些性侵幼童、大學生,對他們施暴的禽獸(此處叫老師玷污了老師這項高尚的職業),在摧殘孩子身心時,肯定不曾想過孩子對於一個國家未來的重要性,更不用說何謂「為人師表」。

關學創始人宋代大儒張載有著名的「橫渠四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龍應臺在《野火集》中談到,這等胸襟與思想,照亮了多少默默無聞十年寒窗的書生的世界:想為民請命,欲為學繼往開來,志在做頂天立地的棟樑,開拓太平盛世。這就是中國古代一代又一代的「士」的信仰

對那些可以解決具體問題,能夠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公式、規律、定理,如果沒有加以人文學科的教育,並不都會被用在推動社會發展、造福人類的正道上。畢竟,二戰時,慘絕人寰的毒氣事件還在歷史的坐標繫上冷血而殘酷地站立著,而摻雜三聚氰胺以提高N元素含量來造成蛋白質含量高的假象的毒奶粉,同樣是有才無德的商家所為。

人文學科致力於引導人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術都應用於造福人類的正道之上,這不正是人文精神的無用之大用嗎?試想,如果我們的記憶中沒有歷史,我們不知道「上善若水」的智慧,缺少「抱柱信」的堅守,失去「一諾千金」的品質,沒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偉大胸襟,不再樹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崇高志向,完全不知道我們來自何方我們將歸往何處,失卻了古代文明與文化的我們,無異於野蠻人,或者說,只是一羣高級生物。

2015年,北大開學典禮上,人文系主任袁行霈老師致辭中說:

如果我們的醫生心目中只有細菌和病毒,而沒有病人;如果我們的建築師心目中只有水泥和鋼材,而沒有居民;如果我們的經濟學家心目中只有GDP,而忽略了民生;如果我們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心目中只有分子、原子、電子,而沒有想到如何把自己的發明用來造福人類……

失去了人文學科賦予的人文精神的這個世界,會變成怎樣的冰冷呢?

「窮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考古學者風塵僕僕,在大地之上,為了探尋中華文明演化的規律櫛風沐雨;心懷國民教育情懷的博物館與文化遺產管理學者,還在為如何讓大眾更願意走進博物館、遺址,瞭解民族的前世今生,提高民眾歷史藝術素養而絞盡腦汁;「擇一事終一生」的文物保護工作者,在每一個文物的科學、藝術、歷史價值的光與熱散盡之前,還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地與時間賽跑。

並且,與現在的幼兒園教師一樣的是,我們能領的薪水,亦是微薄。

但我們還是在漫漫的、看不到盡頭的,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文化遺產的路上,不回頭啊。

別再問這有沒有用。

是的,我是一名理想主義者。

永遠相信世界上,光明在人為的努力上,是能夠照亮每一個角落的。

是的,需要人為的努力。

那,便與諸君共勉!


部分圖片源自網路,涉及版權請聯繫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文物說(culture_wenwu)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