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0

记者魏锡宾/专题报导

任何管制都会有理由,在法规制定之时,效益通常大于成本;不过,随著社会经济环境改变,不合时宜的法令,成了阻碍前进的催命僵尸。官方早有警觉,但20余年的松绑喊话,却对经济发展加上更多枷锁。既难一夕竟其功,台湾智库荣誉董事长陈博志认为可以关键突破,思考将资金留在国内投资,以彰显松绑成果,「国内生产性投资的资金管道要先松绑」。台大名誉教授黄荣村专文讨论全面翻转的契机,或许过去效果有限的原因在心理的束缚,解决经济问题,不仅止于经济手段,教育、国家定位及政党意识形态的松绑,可能也都是关键。

行政院从2017年10月开始执行「启动法规松绑」计划,检讨不适宜的规定,以排除企业投资障碍;国发会统计至2018年7月底止,23个部会共有339项松绑成果,数量似乎很多,但相对于过去累积难以计数的函释,及2012至2016年间新增的3,000多项法规命令,速度上「松不如绑」,内容强度也有再加强的空间。

川普拚松绑 立1项新法需废2旧规

为了争取全球资金及人才、促进投资,检讨法令规范过于繁复琐碎的弊病,以弹性代替管制,几乎成为共识。2017年1月20日就职的美国总统川普,甚至在1月30日就颁布「降低管制与控制监理成本」行政命令,要求行政机关在新增1项规定时,就要确认相应地废止至少2项现存的规定。行政院长赖清德于去年9月接任后,也在10月11日的「加速投资台湾会议」中指示,每2周提出让人民有感的松绑成果。

去年10月后约9个月的时间,金管会及经济部分别完成63项、35项法规命令的修订、解释的松绑,政府并大幅修订公司法,使企业经营更有弹性,营造有利创新的环境,而为协助产业留才,也修正「产业创新条列」,明定选择适用缓课所得税的员工配股,自取得股票日起继续于该公司服务累计达2年以上者,得以其转让价格或按取得股票或可处分日之时价,以「孰低价格」作为收益申报课征所得税等。

心态不易改 旧法松绑追不上新规范

官方营造商机的努力,显示在法规松绑的数据上,国发会也设置「法规松绑建言平台」,搜集民众与国内外商会团体相关建言。不过,由政府管制、以维持秩序为优先的心态,过去长期主导经济走向,留给企业竞争空间的努力,并非立可见效。工业总会在每年的白皮书中均会提出政策建言,多有松绑建议,今年还是有231项,虽比去年减少41项,但仍相当可观,其他商会亦是如此。

规定难厘清 金管会函释有9千多则

法规对商业行为的拘束,比一般想像的更严重。有些规定,就像电影中的红外线防盗系统,虽然看不见,但想要穿越却最为惊心动魄,可能也要有影片中神偷般的身手才能得心应手。某些具有实质具拘束力的「函释」,可能只是行政机关在个案中的回文,但因经年累月被引用,而逐渐成为在实务上具有拘束效果的「法令」。单单搜寻金管会「证券暨期货法令判解查询系统」,就可以发现自民国48年起迄今的函释已超过9,400则,这些函释是否仍全部具有适用价值与必要性,值得怀疑,其他部会也有类似情形。

配合松绑计划,国发会研拟了松绑方向,新兴商业模式未涉法律禁止或限制规定者,优先考量采取管制以外之管理措施;因执行法令就具体个案所为之释示,不宜迳将个案释示当作通案处理;逾越法律授权订定过多管制规范的函释,应即废止;内部行政规则规定,应朝弹性处理,以及简化行政程序(例如申请及审查流程)等。国发会拟定的松绑方向,正是解决问题所必需,但部会的配合并不积极,即使有定期检讨,仍少了必须的监督机制。

转捩点管理 影响最大的管制先放宽

「破窗理论」常被用来解读过去像犯罪天堂的纽约市,当某栋房子有一扇窗被打破,却无人在意时,则窗户终会被一面面打破,犯罪行为若未及时扼阻,只会更加泛滥。朱利安尼担任纽约市长后,以「转捩点管理」的概念,从最大咖的罪犯开始对付,竖立扫黑决心,终于一改「犯罪之都」的称号。这是所有改变的共通点,要让人民有感,必须有大破大立的决心。

经济学中举了不少市场失灵的例子,有时候,过于放任会养成独占厂商,不一定有利于长期发展。不过,若束缚太紧,则寸步难行,通常使产业无法前进。为寻找新平衡点的松绑,虽不能急就章,但若能从心态改变,从影响较大的管制开始放宽,让人民感受了决心后,接下来就会发生效果了。

  • 松绑之部分财经法规

    松绑之部分财经法规

  • 法规命令的数量

    法规命令的数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