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的朱女士已步入“更年期”,可兩週前突然又來了“例假”,以爲是“更年期月經不調”,來到家門口的普陀區人民醫院婦產科就診。憑着多年的臨牀經驗,門診醫生預感,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三天後,組織活檢病理報告證實了門診醫生的推斷,朱女士確診爲宮頸癌。

  圖說:醫院爲朱女士成功施行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 院方供圖

  婦產科團隊討論後認爲,該患者病情發現早,有腹腔鏡手術的機會。於是爲其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作爲和同濟十院深度融合的科室,團隊在婦產科主任程忠平帶領下,爲朱女士成功施行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

  傳統的惡性腫瘤切除,多采取開腹手術,手術範圍大,傷口大,影響術後恢復。本次程忠平主任團隊施行的宮頸癌微創手術,通過了“程氏三角”手術通路,避免損傷血管,保障手術安全。“程氏三角”是程忠平發現的盆腔內一個三角形的解剖位置,此處走形血管少,可精準找到子宮動脈,阻斷此動脈,可以減少子宮血供,原理與介入子宮動脈栓塞異曲同工。在此基礎上,精準解剖程忠平團隊自主命名的解剖結構“程氏立交”。程忠平近年發現,髂窩間隙中有近似平行的三條線,分別是髂外血管、髂內血管和輸尿管,期間垂直走行有子宮動脈和膀胱下動脈,呈現“立交式”結構。在清晰的視野、生動“可視化”的組織結構的基礎上,實行“區域切除”,圓滿完成宮頸癌根治手術。

  普陀區人民醫院婦產科在婦科腫瘤篩查及治療、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的修復和重建、婦科內分泌疾病與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治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牀經驗。據介紹,相比傳統治療方法,微創手術有諸多優點,術中視野暴露更加清晰,微創手術光纖鏡頭爲高清放大鏡頭,可將正常組織擴大8倍,組織在鏡頭面前顯示得更加清楚。此外,操作更方便,免去了腹部長傷口的切開、縫合時間,整體手術時間縮短。對患者來說,住院時間縮短,手術後腹部僅留四、五處指甲寬大小的瘢痕,無需因腹部長傷口癒合原因延長住院時間。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通訊員 梅莉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