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l lang="zh" data-theme="light">

知乎 - 知乎

你說我太嚴肅,我勸你別放縱!

來自專欄老方11 人贊了文章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這年頭,說人格修養就像是一個笑話了。

也不知是世界病了,還是我們病了。

慎獨,是真正的正經事,是人格修養的極高境界。

社會上的問題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和人之間的糾紛矛盾為什麼越來越糾纏不休,從根底上來說,都是因為人格出了問題。

人是被環境影響左右的動物。

社會、法律、道德習俗和人際關係,都像是網一樣約束、制約著人們。

所以哲人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我們都知道應該做好人,要遵守社會規範,不能越雷池一步,不然眾目睽睽之下,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代價太大。

畢竟,我們都是社會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我們做任何事,為什麼要講究個師出有名?

因為只有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才能理直氣壯地行事呀,歷史證明,那些違背社會倫理和道德習俗的人,從來就沒有什麼好下場。

忠義禮智信,忠義最大,誰若是不忠不義,難免千夫所指,被集體不容、被開除集體,嚴重點說就是自絕於人類。

但是,私下裡說,你的心底真是想要去做忠義之士嗎?

或者說,你真有忠肝義膽嗎?

不見得吧。

人前衣冠楚楚、人模狗樣,人後狼心狗肺、雞鳴狗盜的人,多了去了。

在社會的重重壓力之下,你不得不做出謙恭禮讓的樣子,因為只有這樣你才可以活下去。

越是小人物,越是如此。

他不這樣子也不行,因為他沒有挑戰習俗的勇氣和實力。

如果他是美國總統呢,如果他是某國的王子呢?

睜著眼說瞎話都不帶臉紅的。

全世界都知道他們在說謊,他們也知道全世界知道他們在說謊,可又能如何,又有誰能奈他們如何呢?

那個記者雖然有些名氣,但小人物就是小人物,死了就死了,哪有什麼公道可言。

美利堅就是一個金錢至上的國家,在利益面前,人命不過是交易的籌碼罷了。

不說這種讓人堵心的事情了,還是說我們這些俗人,問問自己:你在公眾場合什麼樣?在獨自一人的時候,又是什麼樣?

沒有幾個人敢說自己是表裡如一,人前人後都一個樣子的吧。

畢竟我們都是演員。

戴著面具是一種習慣了,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才可以自由自在地放縱一下。

遵守道德規範是很累的,為所欲為多爽啊,特別是挑戰禁忌,做一些平常不敢做的事,越是不堪,就越會讓人的整個靈魂都在尖叫。

不是有句話叫做,「越壓抑,越容易變態」嗎。

這就是慎獨的意義所在。

「祇畏神明,敬惟慎獨。」

古人常說,頭頂三尺有神明,你以為是無人知曉你的所作所為,但天知地知鬼神知。

人前人後不一樣的時候久了,人格也就分裂了。

什麼是神明?

就是你自己啊,騙別人容易,騙自己難。

你為什麼覺得自己沒有自信?

那就是因為你心底知道自己的不堪和虛弱。當然如果你認識到自己的「壞」卻能夠說服自己理直氣壯地去做壞事,這也是一種內心強大和自信。

所以說,問心、問心無愧最難。

畢竟,誰沒有心裡有過不可告人的念頭呢,一個男人看到活色生香的美女,你說他動不動心?

蔣中正先生就曾在日記里批判自己:今日見艷女心動,記打過一次。

誰沒有個七情六慾,誰不想放縱不羈一回,這個世界誘惑那麼多,總是有充足的理由讓你去縱情瀟洒。

但是,誘惑也是陷阱,一個讓你陷入平庸狀態不可自拔的陷阱。

放縱的滋味是愉快的,是舒服的,也是懶惰的、消極的。它會讓你沉迷在感官的享受當中,不知不覺就消磨掉你的時間、精力、意志和生命。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這句話就是這些人經過血淚之痛得來的經驗。

自互聯網問世以來,人們就多了一個放縱的好地方。

在網路上,你不知道對方是不是一隻狗。

因此,大家都卸下了面具,平時不敢說的話,平常不敢表達的觀點,統統宣洩在這個虛擬世界上。

現實世界衣冠楚楚的紳士,在網路上卻是一個污言穢語的流氓,這樣的情況數不勝數。

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人知道他是誰,也沒有人去懲罰他,所以他就沒有了束縛,敢於把平常自我剋制、壓抑的念頭和性情暴露在這個虛擬網路里。

就算是真小人,大概也沒有在現實社會當中對朋友說自己轉坑朋友、對情人說自己花心吧?

但他在網路上叫囂自己就是個人渣,你能拿他怎麼辦,你還能去咬他不成?

慎獨,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禮記》中說,「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永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真小人不算是真性情,所謂真性情,是說你在人前人後都是性情自然流露,沒有虛假,沒有掩飾,不欺人,也不自欺。

古人把這種人格修養叫做慎獨和克己復禮。

在《 官場現形記》里就有這麼一句話,「我們講理學的人,最講究的是慎獨工夫,總要能夠衾影無愧,屋漏不慚。」

我們常常以為理學派是老古板,是迂腐無趣的人物,比如有人就打趣說曾國藩經常割自己的「小辮子」,對人對自己都太嚴肅了。

那是因為你太平庸了。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為什麼那些大成就的人物從來不是你?

因為相信而看見,因為看見而相信,馬雲這句話可以從側門說明這點。

意念紛紛,想一想你自己平常都是腦袋裡想什麼,「小人閑居為不善」,你既然選擇讓世俗的七情六慾、八卦流言和妄念佔據大腦的內存,那你豈會有空間去想那些真正的問題。

人和人的區別就在於如何使用自己的生命,若你連最基本的自律都做不到,活該你庸庸碌碌。

社會和世俗處處誘惑、逼迫著人們去放縱自己懶惰、追求安逸的天性,讓人迷失在自己的慾望之中,這樣的人生平平無奇,毫無建樹。

人是受環境影響的,大家都是這樣過,你怎麼敢特立獨行。

非大丈夫不能超脫這種陷阱。

喬布斯就曾說,專註和簡單一直是他的秘訣之一。簡單可能比複雜更難做到:你必須努力理清思路,從而使其變得簡單。但最終這是值得的,因為一旦你做到了,便可以創造奇蹟。

當這樣的人在你面前,他知道,你不知道,他看見,你看不見,而且他知道你看不見、不知道,你們的維度、高度不一樣,你怎麼會有人家的成就?

人是一樣的人,念頭不是一樣的念頭。

是我們的念頭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 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還記得稻盛和夫嗎,25歲在精密陶瓷領域取得劃時代的發明創造,27歲開始創業,一連創建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78歲被首相邀請出任頻臨破產的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長,結果一年時間就扭虧為盈,取得了行業的最高利潤。

他有什麼秘訣?

只是「動機至善,私心了無」八個字而已。

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對象融為一體時,靈感就會油然而生。在這個過程中,抑制私心,陶冶人格,鼓足勇氣,貫徹正義,這樣才能獲得周圍人由衷地信任和尊敬。

只要熱愛工作,只要抱著純粹的動機、強烈的願望,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就能感動上帝,獲得天助。

......

稻盛和夫所說,歸根結底,說的不過是慎獨、修養人格的功夫。

大道至簡,最簡單的最有力量,也最難做到。

所以,改變命運也很簡單,不同的念頭,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認知,不同的差距;世俗的享受只能有世俗的平庸。

求神拜佛是沒有用的,佛所說的一切都是讓你靠自己,言行意一致就是最好的修行。

「要實現高目標,前提就是持續地懷抱能滲透到「潛意識」的強烈願望。廢寢忘食,朝思暮想,念念不忘,反覆思考,做到整日只想這一件事,願望就會逐漸滲透到「潛意識」中。」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人生的全部奧秘,就在這十六字心訣之中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