잔인한나의홈_포스터_fin_427x599
父亲侵犯了我,
但是,母亲、妹妹、亲戚却没有人愿意相信我。
-------------------------------------------------------
 


原文/英文片名:잔인한 나의, 홈 、잔인한 나의, 홈
导演:Aori

《护家魔》预告片:


【前言】
《护家魔》为讲述一名少女「海豚」遭受亲生父亲性侵的纪录片。和其他社会事件不同在于,海豚的母亲、两位妹妹、姑姑、舅舅、外婆等所有亲人,没有一人愿意相信她。面对如此情况,少女选择独自离家,来到「庇护所」,为了保护自己与妹妹,与兽父对簿公堂寻求「正义」之判。

【剧情大纲】
化名「海豚」的少女,1989年出生,就读南韩某大学产经系二年级。偶然间,她发现自己竟然长期遭到洗脑,浑然不知,就如「北韩人」一般。原来,父亲从七岁开始对自己做的事叫作「性侵」,而且,她可以对这样不舒服的行为说「不」。于是,海豚鼓起勇气打电话到性侵防治热线。接著,她将事实告诉母亲,没想到迎面而来的反应,竟是比性侵更可怕的恐怖巨兽。

mynomercyhomestill01_806x454
其实电影中海豚有露脸,但我发现剧照、预告似乎有刻意避免让她照片流出。

【关于电影】
在讲述《护家魔》这出纪录片的剧情前,我想先谈谈导演在剧中几个象征画面。例如纪录片主角「海豚」穿著红色外套在雪山中行走,仿佛〈小红帽〉一般。这个象征暗示著海豚的「弱小」将遭到成人、司法体系的伤害,同时著也隐喻著本片的「性侵」主轴。因为某些精神分析看待〈小红帽〉,的确有将大野狼吃掉小红帽一事解读为「性侵」。因此导演特地将此画面置于片头,是有些意识要传达的。

另外,《护家魔》有一个不断出现的废墟空屋画面。那象征的,正是海豚的「家」。然而导演却用黑色蜡笔将这个家涂满遮掩,也代表著,家对于海豚的变质:父亲对自己的侵害、母亲妹妹对自己的不信任、一个长期住居所却无法容纳自己等等。也许,在海豚的心中,这个家,早已被「涂掉了」。

【故事的开始】

导演Aori起初原本著手拍摄一部关于性暴力的电影,但因故停摆。不久后,化名「海豚」的少女偶然得知此事,于是主动跑去找导演,告诉她,己身遭受父亲性侵。希望导演帮助她,拍摄她,进而让更多人知道。

在这场访谈过中,导演逐渐欣赏这名女孩的勇气,所以答应拍摄。就这么,从刑事案件的起诉,到二审的宣判,一路陪伴著女孩,记录司法体制如何处理此事。并且记录了海豚的面对体制不公、家人无情的心路历程。

《护家魔》就这么以顺叙法报导事件起诉的过程。最特别也让我捏一把冷汗的是,导演竟然在法庭偷偷录音,因此法官与被告(父亲)、证人们的审问对话亦出现在电影中。此举在台湾是违法的,我想,韩国应该也是。但透过这样的录音,也还原了司法体系如何对待这件性侵案。

【性侵时的告知】
《护家魔》完整纪实了整段海豚对父亲提起诉讼过程。从找导演拍摄缘由、访谈事发心情、家人反应至提起诉讼,判决定谳。而当中,最震撼我的,莫过于海豚吐露她第一次向母亲告知自己被爸爸性侵的对话。

「当我告诉妈妈,父亲如何性侵我时,
她面无表情地听完。接著,她对我说:

『妳很享受吗?是妳勾引他吧?』
『原谅他吧!熬了这些年,总算快乐了。所以,原谅他吧。』
『毕竟我都嫁给他这么多年了。』」


这段是《护家魔》最令我毛骨悚然的对话。导演以旁白问著观众,天底下怎么会有母亲不保护女儿呢?接著,海豚便吐露她鼓起勇气告诉母亲事实时得到的反应。

在《护家魔》访谈过程中,多次令海豚哭泣的,并非重述父亲对于她施展的性暴力情境;全部家人不愿相信她,才是令她最受伤的。海豚说,她曾经想过谋杀父亲、母亲。可是她后来觉得,其实母亲同样也是受害者。

毕竟海豚母亲被困在韩国国族的「家庭」当中,假若她坦承事实,便会成为「没有丈夫的女人」、「纵容丈夫性侵女儿的恶魔」、「没有发现女儿异状的蠢妇」、「独力抚养三名女儿的单亲女性」。想想,在性侵之后,韩国社会会对平等看待这四种身分的「女性」吗?我认为不会。这也想必是海豚母亲不愿承认、不愿离开这个「家」的原因。

mynomercyhomestill03_806x454
film_20139121837358191_701x451
家就这么被涂掉了

【家长对于结婚对象的想像】
在海豚发现自己遭到性侵之初,她有一位男朋友。海豚正是因为与男友对谈才发现自己长期遭到性侵。而后才听取建议,偶然在图书馆看了一本关于性侵的绘本,阅毕后拨打电话至性侵防治热线。在这个事件中,男朋友,是首位得知性侵的非当事人。第一时间内,他很生气,打算提告。所以俩人随后讨论,打算告诉可以帮忙的大人,男友的母亲。

但这位母亲的举动,又是本片的另外一个惊悚点。她听完竟然说:「不要再说了!尤其不要跟以后要结婚的人说!」随后,她更私底下要要儿子与海豚停止深交,不要再跟这种人交往。可能是母亲大人的话总是很中听,男友接下来再也没有和海豚往来,并且以自己要报考职业军人可能受到影响为由拒绝当证人出庭。

这样的举止,我两点想说。

第一是,男友母亲的反应。能不惹事就不要惹事,不要插手管别人家的事。自己的儿子能够不受牵连最要好。这的确是某些家长会有的反应,我孩子的「安全」、「前途」才是首要的。别人家的孩子跟我就是没关系。类似的反应在一部真人真事改编的韩国电影《青春勿语》也能看到。当女主角遭到十几名男同学轮奸时,一名男同学的家长出现了,但他没有报警,没有阻止,而是将自己孩子拉开,接著转身离开。

或许,因为某些少数社会事件让人群众失去了同理心,进而冷漠。但这种冷漠却也导致了某些憾事办案更加困难、更加不能提早解决。

第二点是,男友母亲要儿子远离。虽然没有明说,也可能是我刻意偏颇的解读。我感觉到男友母亲对「被性侵过的」海豚存有敌意,认为儿子不该跟这样的女孩交往,更不能娶进门。或许就是家长对于子女结婚的想像,当「年纪」「贞操」、「外表」、「工作」不符合,便反对阻止。我最近看过的电影《废青同盟》有一段情节,男孩与身障的女主角发生性行为,结果事都还没做到一半,男孩妈妈就闯入。看到女主角必须使用轮椅,她大骂儿子「好好的女孩子不交往,为何挑这种!」

为了子女,父母总是幻想出他们认为是「好」的「幸福」。但这样的美好想像,是否存在著恶意歧视呢?或者这更是种「变质的体贴」,知道己身观念带有歧视,但为了让孩子「更方便、更顺遂、更快乐」,我的歧视是必须的。

而当这种歧视成为了「必须的」,被歧视的族群们,该去哪呢?

去死吗?也许言重了,但我也不知道。因为这些带有歧视的人,眼中的世界根本没有这些人,「我好就好,我子女好就好,所以请你不要来干扰,谢谢」。

为了成就己身的幸福,别人的幸福,我管不著。我不知道海豚男友妈妈这种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但无关数量,我都觉得,好可怕。

mynomercyhomestill02_806x454
离开家后。海豚住在庇护所,打著工,等待司法程序走完。

【法律人的态度】
在台湾,报章新闻媒体中的「法律人」往往扮演令人失望、义愤的角色。尤其每当有不公义的判决一出,「未看判决书」的社会大众就立刻恼火谩骂恐龙法官,不知民间疾苦。在公民眼中,法律人手持著「正义」之剑,必须制裁著「所有的」不公不义。而在韩国这部《护家魔》中,亦出现「法律人」这样的角色,决定著性侵案件是否成立。有趣的是,本片出现了两位截然不同的对比。

第一位,是被告律师。也就是海豚父亲的辩护律师,帮助其不被定罪。想当然尔,在《护家魔》,此人完全被导演「塑造」成反派角色,邪恶的代表,让性侵者不受罚的坏蛋。在剧中,一次开庭前,导演与一名证人正在等待。(海豚此次没有出席)没想到,被告律师就主动上前「攀谈」,而恰巧地,又被导演偷录音到。该名证人正准备报考军校,之前不愿出面作证,因为怕影响到录取。直到导演亲自打电话,查过资料说过作证绝对不会影响考试,此次才愿意出席。(这名证人就是海豚前男友)

没想到,被告律师,主动过来「闲聊」证人报考军校一事,「听说你要考军校」、「你知道乱说话会影响判决吗」,似乎企图影响证人。导演在旁见状不停阻止对话进行,但海豚母亲却怒斥要她别插手,律师也强调自己只是在「聊天」。

在此,观众在导演「捕捉下」看见了法律的黑暗面。

第二位,则是二审的法官。他在审问结束后,特别对海豚说一句话:「我能做的很有限,但这世界还是有值得相信的人,就像你身旁的两个。(本片导演与庇护所所长)我问你,假如人出车祸,手扭伤要去哪?(海豚小声回答说...医院?)没有错。那么,心受伤也是一样。」加上之前有位记者其实也私底下问到一审法官,其实也是支持海豚。但基于罪刑法定原则,在刑事案件中,必须推定被告为无罪,而本案确确实实除了原告外缺乏任何佐证,使得法官要判被告案件成立的可能性很低。

从此这两位法官的、检察官的努力,都看出法律的光明面。依然有一群人公理正义而努力。

但讲到这,我想平衡一些价值观上的思辨。无疑地,从头看到这的观众,会认为被告律师是邪恶而二审法官、上诉检察官代表正义。可是,被告律师的所作为,并没有违法。(别忘了,我们的社会很爱用违不违法判断一件事的对错,这是否又是一种盲点?)或者律师始终相信著被告无罪。因此,当你认为他是「错的」、「坏的」时,是否把某种价值观或是情感投射了?

我们从另外一部电影《谎言的烙印》,也可以知道性犯罪诉讼的可怕。该片讲述一个没有犯罪行为的幼教园员工,因为小女孩的无心玩笑,遭到解职与刑事诉讼,更被全村视为败类。虽然这样说,很没人性,但看著银幕的你怎知道海豚诉说为真呢?

在没有任何物证与旁观者的案件中,法官要如何中正地判决呢?因为是常被视为「老弱妇孺」、「女性」的「弱者」,所以被害人说的就一定为真?因为性侵是最可怕的暴力,对女儿对小孩更是可怕中之可怕,绝对不可能有人会拿这个开玩笑,所以提告的人就一定说实话?假如今天纪录片主角变成海豚爸爸哭诉著因为离家女儿躲避挨骂,讲了一个谎害他妻离子散,看著他哭诉60分钟而被没有听女儿说法的你,是否还会站在同样立场呢?

当你陷入某种立场「同情」之时,是否就忘记中立的思考,而被引导了呢?

我没有答案,只是表达另外一种视角。

001_791x449
在法庭段落,皆是以录音与字幕呈现。

【性妖魔】
在这边,我想短暂跳出「人性」探讨一下,性侵为何如此地罪大恶极?无分生理性别,性侵往往对受害人造成巨大的伤害。就字面意义来说,它是一种「伤害」。但比起疼痛、瘀青、破皮、骨折、流血,性侵对身体的受侵害的程度,并不如一般的「伤害罪」,但对于心灵层面、精神层面的心理情绪才是主要的「伤害」。

然而这种心理情绪伤害是社会文化建构的,涉及了保守的性观念与性侵污名,以致于造成「性侵是严重与可怕的」心理情绪建构。

简单说,性是个人的、性是隐私的、性是只能存在夫妻的、性是不能被教导的、性是必须在台面下摸索的、性与爱是并行的、长大了你就会知道、、身体只能给喜欢的人、贞操留给结婚另外一半是美好的、性滥交的是恶心的、性滥交是会得病的、单一性伴侣才是健康的等观念,形塑了某种「价值观」。

而这种价值观碰上「强制的」、「没有爱的」、「非伴侣之间的」、「非你情我愿的」的性侵,却被更加放大,使得伤害更加地严重。例如,处女情节与贞操观念碰上了性侵的,强化了失贞者的负面情绪与心理伤害。

而透过新闻报章媒体大肆报导性侵者的「可恶」,这同时却也强化了被性侵者的「可怜形象」,让社会大众更加地去「同情」,使得受害者相对有个烙印要背负,更加难走出。与其高喊对性侵者的严惩,是否破除这种「可怜形象」,对受害者才更加有帮助呢?

并没有要替性侵者的辩护。写这段,是想对照《护家魔》事件。为何海豚母亲、家人避免著父亲成为「性侵者」。因为「性侵者」在社会中是多么地罪大恶极。如同「家」的形象在社会建构的巩固,当「家庭」成为了幸福的构成要件,是否「没有家的人」变成了相对不幸福。为何海豚母亲极力保护这个家呢,我认为,就是这个理由。

而《护家魔》中,有一段导演阻止海豚向占卜师告知性侵事实。为何导演下意识阻止呢?因为认为性侵是可怕的、可怜的,不该随便被人知道?(但你拍出这影片,全世界不也就知道?你不矛盾吗?)对被性侵者的「设身处地著想」是不是一种「过度保护」的伤害呢?(尤其连当事人都没有这样想时)

你愈不去谈,是否,伤疤就愈难去愈合?

然而《护家魔》却莫名地勾引了观众情绪,因为电影把对性侵者的「可怜」、孤「女」离家的无助同情、司法正义的不公都通通揉杂在一起。看完电影,我也不知道,对于海豚的绝望情绪究竟是哪一种。

film_20139121837358772
1371433945
看到这,你对于海豚难过的情绪,是什么呢?




*** 以下讲到本案件的结果,有结局雷(?),请慎读 ***




【故事的最后】
在2012年的2月16日,二审判决出炉。法官认为,由于海豚的证词详细具体并保有一贯性,不像是诬陷父亲而捏造。而被告(父亲)明显有双重人格,没有前科,为人老实,另一方面却持续灌输扭曲的性观念,并满足其欲望。故撤销一审判决,此次判决被告七年徒刑,当庭收押。

(其实这段我很想像妙丽举手发问,所以看起来老实没犯过罪的人就不会性侵?天底下每个妈妈上新闻都说孩子本来很乖啊啊啊啊!)

海豚母亲听完判决立刻哀号「法官不能这样…」。原以为判决成立,海豚会欢呼,没想到她竟然坐在法院椅子哭了起来,「妈妈好可怜」。她从没想过伤害任何人,只是想寻求一个保护,但是,周遭的人还是受到了影响。

7月26日,最高法院驳回了被告上诉。海豚父亲被移送监狱服刑。

而韩国同样有中秋节,亦是个家人团聚的日子。为了见母亲与妹妹一面,海豚在事件后首度返家。(在告知性侵事实后,由于全家的不相信,海豚只身一人离家逃到庇护所生活)海豚买了海苔礼盒,在抵达家里附近时,满心期待地打电话给母亲。

母:「妳怎么不早点在车站时就打给我?」
海:「我以为妈妈会讨厌我,不想见我」
母:「怎么会。妳为了什么事回来吗?」
海:「没甚么特别...就见见朋友,还有中秋...」

之后,母亲说要来接海豚。海豚就这么等著。画面上,白天转为了黑夜。海豚依旧等著,母亲并没有出现...。就这么,她没有踏入家门,而是回去了庇护所。

事后海豚打电话才知道,其实妈妈是想见海豚的,但却被两位妹妹阻止。或许,她们认为,姊姊害她们失去了父亲(父亲只有性侵海豚一人而已),姊姊毁了这个家,因此不原谅她,不能让她回家,不能让母亲与她见面。

看到这边,我莫名很绝望。这个案件,海豚真的赢了吗?她或许真的赢得了「司法正义」,让犯罪的父亲受罚入监,让自己不用再提心吊胆害怕在街上遇见他。但她却失去了「家」,失去了过往她待二十年的住居所,失去了留有同样血液的「亲人」。她赢了,却失去了,好多。

还是说,她应该隐忍,就能继续拥有著「幸福快乐的家庭」吗?

电影在这边就结束了。但我的绝望并没有,我想,海豚的也是。

字幕上打著:海豚总共待了两年庇护所,她已能独立生活。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已能」、这个「独立」、这个「生活」,让我看得,好绝望。

잔인한나의홈_still_07
天黑了,妈妈却没有来。

【结语】
如同海豚的访谈,《护家魔》让我印象深刻并非父亲的性暴力,而是亲人对此事的冷漠忽视。究竟,一个温暖幸福家,如何在一刻瞬间瓦解呢?在我眼里看来,真的好残酷。

本片将于第22届女性影展放映,关心此事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影展看看这部电影。

目前有在光点华山有三个场次
(2015)  10/11 (日)14:40 2厅;10/13 (二)21:40 2厅;10/18 (日)16:00 2厅

 

-----------------------------
个人评分:★
------------------------------


《延伸阅读》

华联国际提供01我的少女时代正式海报0814勿忘我_454x650      
假如你热爱台湾电影,想必看过《我的少女时代》,
不妨听听看本人厌恶当中集体虚假意识的观点,请看《我的少女时代》

 

TheHunt_492x703      
在本文,我有提到一部电影《谎言的烙印》,讲述性犯罪的误判,
假如你有兴趣,请看《谎言的烙印》
 
 025_839x452    
假如你讨厌性保守,喜欢重咸变态电影,可以看看《莫比乌斯》,
韩国大师执导,当中有阉割 乱伦 性虐情节,请看《莫比乌斯》

 

↓欢迎加波波粉丝团及时发篓嘿↓
https://www.facebook.com/DasKinoBo

 

痞客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