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转自_商业周刊 第1092期

看完觉得很棒!就把它贴上来了 里面有好多话很有意义! (强力推荐!!)

最后一片红叶落下,在最美的秋天,同时也宣告一个荜路蓝缕的时代结束。十月,是纽泽西最美的季节,树叶开始转红。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每年都选在此时来这里视察美国台塑。谁也没有想到,今年之行竟是他人生最后一趟旅程。

究竟有什么重要的事,一定非去美国不可?

「以台塑集团完整的接班计划,以他九十二岁的高龄,他大可不必亲自出征,」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心有所感的表示:「我想这就是真正的英雄,勇士都是战死在沙场上!」

「勤劳朴实,念小学都懂」 道理简单,难在行其一生不变其志

二十三岁就开始跟王永庆一起做华纸的永丰余集团总裁何寿川,周日,赶到林口灵堂探望他叫了多年的「欧吉桑」,眼眶红了。王家与何家三代相交,逾半世纪,王永庆当年取得台塑的执照,台湾第一张聚氯乙烯(PVC)厂许可,就是由何家转手取得。想起过往,何寿川娓娓道来。

没有人不知道王永庆,却很少能理解王永庆。

勤劳朴实,念小学都懂这四个字,一般人也觉得这没什么大道理。但何寿川说,王永庆不同的是,在不同时间人都会移其志,但他不会,行其一生,不变其志。「道理当然简单,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在一生九十几岁当中,都坚定不移,」何寿川说。

从创业开米店的第一天,挑起扁担,他就如此。

形容人的一生像蜡烛烧到最后一滴,王永庆的一生是连烛台上的蜡油都要再集合起来,起码可以再烧二十分钟。王永庆的最后十年霸业就是这样「烧」出来的。

「其实勤劳朴实四个字里,最难的就是朴,」何寿川说。朴,比勤更难。朴,指的是心思单一,没有杂念。因为人的欲望像是魔兽,会昏聩你的心。

很多人认识的王永庆,是毛巾破了也不换,衣服破了还在穿,甚至沙发破了也没关系,其实这些欲望跟面子问题,在王永庆身上根本不是问题。他办公室的沙发皮破了,友人问他为什么不换?他说,「你如果看我不起,你就不会到我办公厅来,这个根本没有面子问题。」

「他的无私,我长大才懂」 时时记得六轻、海沧,却忘了儿女

《世说新语‧伤逝》有一句话:「太上忘情」,然而「太上忘情」,并非无情,是无偏无私的大情。王永庆随时都在「忘」,忘了吃饭的时间、忘了子女的生日、忘了换掉那辆一开就十八年的凯迪拉克,犒赏一下自己。但是有一些事,他永远不会忘,六轻这件事从「想」到「做」,放在心上一放就三十年,占掉他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海沧计划、大炼钢厂,这种大事他一刻都不会忘。

「我从小就是很不谅解,为什么父亲总是给我很少时间……,他每天都是在做事,每天都是在努力,每天都是在工作,就是为了造福社会,为了替别人做事。」王永庆的么儿、台塑美国关系企业JM塑胶公司总裁王文祥谈他的父亲:「他的无私,我长大后才懂。」

如果对于自己子女的照料,在他的重要排序上是排在六轻、海沧计划、大炼钢厂投资之后,就可以理解到,他连儿子传递需要亲情的讯息都搁在一边了,怎么可能会拿一张沙发、一条毛巾当回事。

有一次,中央银行发行新的纸钞,王永在看到记者在手上玩弄,就说「你那个拿来我看一下,这是什么钱?」旁边幕僚跟他说是「新的新台币」,王永在喃喃自语:「很久没看过钱了。」他接著补充,「阿兄(王永庆)也都没有在用钱。」

很久以来不知道新台币长什么样子,赚钱,对王永庆来说,就像是一杯清水一样,淡而无味。

王永庆一生的财富,根据《富比世》(Forbes)估计,高达六十八亿美元(约合新台币二千二百亿元),即使坐拥金山银山,「在他生命中,他并没有享受到什么,」王文祥说。

「勤劳朴实,不是小气,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儆觉、一种良好的习惯,」王永庆曾经如此说。人越功成名就,通常越希望犒赏自己。但是王永庆对于享受的思考跟人很不一样,他认为,欲望降低才可以拒绝诱惑,「有了成就就放松,一放松什么都会忘了。」
民国九十三年前,王永庆生日那周,他最爱的「活动」是到高雄巡视当年发迹的第一个办公室,重温当年打拚的回忆。在王永庆的生命里,一直很眷恋旧的东西。因为旧代表的是永恒,包括「会做人就会做事」这种老掉牙的口语,在他一生是比钻石还有价值。

巡视旧高雄厂的另一项行程就是参加台塑高雄厂员工的尾牙。这时候王永庆最爱听的是员工为他唱的台语老歌「白牡丹」,王永庆一边点头打拍与微笑。不难看出,王永庆的沉醉与享受,质朴与简单。

「他很不喜欢人家吹」 一句到美国闯一闯,不是乱讲的

朴的另一个意思是「真」,做不到就不要「吹」。

谈起王永庆,何寿川最常提到的就是王永庆很不喜欢人家「吹」,做得到就去做,话不能说过头。「你一直吹,他就一直听,你以为是开玩笑,他不是啊!你告诉他的,他就一直听、一直听,你(以为)说是长辈请你去吃饭,听一听他都忘了。他(王永庆)不是,你跟他讲你要做什么,下一回他就会问你说,你这件事情有没有做完。」

王永庆自己说过的话,都是禁得起考验,因为他倾毕生之力做一个「真人」。他在高雄前镇厂的第一个办公室座位前,正对著一张世界地图,当年王永庆经常跟员工开玩笑:「这个地图应是美国人画的,因为地图的中心是美国,让我每天都要看美国。」以后有机会,应该到美国闯一闯。员工都当成是玩笑一场,也不在意。其实,他是放在心上的。民国六十九年,王永庆展开美国布局、国际布局,今天美国已经成为台塑三大生产基地之一。

有一次,记者和台塑集团总管理处总经理杨兆麟吃饭闲聊,话题是王永在的宾士座车因为经常往返台北、麦寮,而不堪使用。当时台湾企业家流行买一辆三千万元的麦巴赫(Maybach),建议请王永庆买一辆给王永在。
杨兆麟直接就说,王永庆当然会签「可」,但麦巴赫可能变成Toyota,话一出,让大家哄堂一笑。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王永庆就是这样的人,他只有一辆座车,超过十年没换过。

一贯的简单,可以快速建立事业的王国,但如果用在亲情和政治上,却常常适得其反。

当年他把长子王文洋逐出家门,自己就曾说自己是无情的人。他对于长子是否能够接班掌大局,有他自己的定见,老臣几番劝说都无用。甚至,到送终的最后一刻,台塑的接班布局也是传女未传子,由女儿王瑞华与王瑞瑜进入「七人决策小组」。事业的巨人,也让王永庆变成情感上孤独的巨人。

走到最复杂的政治中,王永庆常常也会超过他的理解。

民国八十九年的总统大选,国民党推出的候选人是连战。外界对此看法,并不压倒性的认同,王永庆觉得连战才是上选,因此毫不忌讳的就一早起来写文章:「台北在十字路口的抉择」。最后,想想,还拉著何寿川等开了一个挺连大会,连战根本没到,他也自己开。

政治表态,是商界忌讳,但王永庆还是「天真」的做了。

在事业上,王永庆属于深思考型的人,你看到一点,他马上分析成十点,你走的一步,他却看到后面十步。「那种内化的程度,好像王永庆就在旁边看著你做,」管理科学学会常务理事长许士军说。

「宁愿赚柴米油盐的钱」 只做实业,认为银行不实在没做

因为要看十步,就不能做虚的,王永庆做事业,一定要是「实」业,他认为这样才不会踩空。

民国八十年七月三日,财政部一举核准十五家新银行设立,那一年叫做「新银行元年」,卖饲料的想要开银行,挖水泥的也要开银行,一时之间,台湾只要称得上「集团」的,都想要有自己的大金库。
营业额仅他十分之一的集团都申请新银行,台塑为何不要有一家自己的银行?

台塑八万名员工,集团往来资金上千亿元,光是做自家生意就可以成立一家大银行,内部有这个想法,却马上被王永庆斥责,「公司需要借钱,就开银行,那员工要旅游,不是要开一家旅行社?」王永庆要干部想一想,企业的核心价值在哪里?他认为银行那是买空卖空、不实在的行业,对人类没有贡献。

民国八十六年亚洲金融风暴,几家盖房子的企业投入的银行出问题。这一波全球金融海啸,银行裁员风暴预估来势不小;加上金融海啸风暴、二次金改与金控合并疑案,许多金控负责人纷纷遭约谈。

再回过头去看王永庆当初对银行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他并不是「先知」,他只是宁愿赚柴米油盐的钱,一块钱一块钱的赚,也不赚虚幻的机会财。他的经营目标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民生需求,他认为量大压低价格,就永远能打败景气衰退。后者是他经营企业的专心务本价值:朴实。

前摩根大通副总裁何佩玲从这次连动债事件领悟到,「其实,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希望让别人过好的时候,自然自己的欲望就可以降低。」

「舍不得为自己多花一毛钱」 八十七岁那年,才第一次放假

一辈子「勤劳朴实」的王永庆,外界可能很难想像,他一直至出生第八十七年,才第一次放自己的假。王永庆的第一个假期,是九十三年,陪著王家二、三代小孩前往峇里岛度假。创业以来,年年是从头到尾做满三百六十五天。

王永庆人生第一次举办大型庆生活动是在去年,他竟然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年才有人替他过了一次热闹的生日宴会。「他从把不钱留给自己,也舍不得为自己多花一毛钱,」他的女儿王瑞瑜说。
「享受工作是台湾人DNA」 最爱冲到第一线,五月还去厦门

即使是过世前,王永庆依然马不停蹄。九十二岁的王永庆,对事业依然一马当先,「他喜欢听外面的声音,到第一线去闻嗅觉,」联发纺织总经理叶清泽说,「而且他会考你,这个地方人口多少,物产多少,他整个头脑都是生意经。」王永庆很少笑,但如果他看到他的问题你答得出来,你就会看到他少见的笑容。

第一线一直都有他的身影,王永庆一直认为他的母亲王詹样活到一百零八岁,以他的身体状况,应该还可以活很久,但毕竟人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今年五月六日,厦门长庚医院开幕,身体不好的王永庆坚持要去。但是当他拿起剪刀为厦门长庚剪彩,手中的红色彩带,怎么也剪不断。六月,台塑越南河静钢厂开幕,这是王永庆为下一个台塑布局的重要计划,王永庆又要冲到第一线,最后,台塑董事长李志村以当地交通不便,还有禽流感、霍乱等疾病为由,才劝退成功。

没人能阻挡得了他终身拚事业的心,因为对他来说,工作才是享受。那是一种勤劳朴实,所谓台湾生意人最基本的精神,「这个是台湾人的DNA,永远不变的价值,」何寿川说。

王永庆传记作者、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黄德海,在台湾访问期间,常常在台塑总管理处一个小小角落,观看王永庆下班时缓缓走过,「我始终觉得王永庆九十二岁的背影具有某种穿透力,」他说。

一个背影,怎有如此震撼的穿透力?因为他可以一眼看穿你,你的心思,你的能耐。

「王永庆就像楚霸王,」与王永庆相交五十五年的好友前监察院长王作荣说,王永庆是天才,天才如果要出头,就一定就是霸王性格。他跟王永庆说,「如果你生在古代,你一定是个会造反的皇帝。」
「这种个性后面,一辈子有个无穷的力量鞭策他,什么东西都要追求第一,什么东西都要出人头地,我都要超过你们,你们有什么了不起啊,我才是第一,」王作荣说。

「不是王永庆,不会有台塑」 一根扁担起家,创造一个经济年代

但霸气之余,他对人又有难得的尊重。

「你知道他(王永庆)国语讲得不好,只要在座里头有一个人不讲台语,他绝对不会用台语说话,」何寿川说,老一辈的,我父亲这一辈都是这样,他们没有受过真正的国语教育,但是他们的国语都说得不错,就是只要有一个人不讲,那个语文他绝对不会用,「虽然(讲国语)听起来,还会有一点辛苦,但他告诉我,这是对人的尊重。」

何寿川说了另一段小故事:「我父亲有个机要秘书姓朱,他是厦门人,是一个老师,文学底子好。后来,朱先生一直待在王董事长的身边。他比王永庆早好几年过世,他丧礼的时候,王永庆在丧礼上,从头坐到尾。」

何家与王家的渊源很深。早年,办特许事业都要执照。民国五十年代,经济部要发展台湾的塑化产业,发出台湾第一张PVC厂的执照。原本国家属意的永丰余何家,几番评估后放弃了这张执照,转给王永庆。这才会有后来的台塑,世界级的巨人。回想当年,何家会后悔吗?

四十四年后的今天,何寿川认为,执照只是一张纸,重要是做事业的人,「今天不是每个人拿到执照就可以做,没这么简单啊。现在执照有什么难?每个人都可以申请啊,你要不要试试看?」

「我父亲讲了,如果换我们做,绝对不是今天(台塑)的规模。」虽然多年前何家把执照转给了王永庆,但是何寿川接受《商业周刊》专访时谈到:「今天如果不是王永庆,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台塑!」

时势与英雄间,谁造就了谁?与其说,台塑成就了王永庆?不如说是,王永庆成就了台塑,创造了一个产业,一个经济年代。从一根扁担起家,也始终如一的贯彻「一根扁担」的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