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對於國人來說,大衆可能是最熟知的汽車品牌了,從早期的捷達、桑塔納到現在的途觀、朗逸一直都有神車的光環。即使在2018年異常嚴寒的車市,大衆也能奪得全球車企銷量冠軍,這已經是一件很厲害的事情了。不過即便如此大衆也並不是沒有壓力,由於自主品牌和其它合資品牌的夾擊,大衆在入門轎車市場的份額已經被蠶食了不少,即便表現比大部分合資車企要好,但在2019年仍是不小的考驗。

  從2019年的銷量數據來看,前兩月,大衆集團在全球交付了超過154萬輛新車,但是同比卻微跌了1.8%。按照以往大衆的"救場"模式,銷量不夠國內汽車市場來湊。但讓大衆失望的是,這次中國市場也未能力挽狂瀾。其中上汽大衆連跌三個月,1-3月跌幅分別爲6.3%、9.4%和14.1%,而一汽大衆在1月銷量小幅上升後,2月和3月均同比下滑。可見,在國內汽車市場混得順風順水的大衆,在車市寒冬期間也並不好過,綜合一季度都在下滑,其中一汽大衆前三月累計下滑2.5%,上汽大衆下滑10%

  大市不好可以部分解釋大衆汽車銷量低迷的原因,這種情況下,大衆汽車也很難獨善其身,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銷量下跌情有可原。但反觀日系品牌整體卻實現了逆勢增長。除了一汽豐田,東風日產、廣汽本田、東風本田、廣汽豐田四家車企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大家處於同樣的市場,結果爲什麼不太相同?

  一來,日系車旗下的單個車型表現甚佳,比如:日產軒逸、豐田卡羅拉、豐田RAV4、日產奇駿和日產逍客,分別在轎車和SUV兩個領域異軍突起。

  二來,隨着新能源政策的普及,日系技術有着天生優勢。紛紛對旗下車型進行更新換代,並載入引以爲傲的混動技術。目前,現在豐田和本田都在推廣,且市場反響還不錯。雖然大衆也有專注於電動車的MEB平臺,但在燃油車向新能源車過渡的時間,更多消費者會選擇技術優勢明顯的混動車型。

  三來,大衆劣勢日漸明顯,國人消費趨於理性。都說大衆是最懂國人的車企,但隨着消費者年齡逐漸趨於年輕,得益於日漸開放的輿論環境,此前不爲人所知的一些所謂的"負面"日益暴露在公衆面前。公然的減配,4S店態度不好,定價膨脹等一系列自帶優越感的操作,不免讓人覺得真是國人寵壞了大衆。

  寫在最後:

  綜合以上所述,在國內銷量那麼好,自然離不開其精準的營銷手段。例如1985年首批在中國銷售的,但隨着自主品牌和其他合資品牌產品力的日益拔高,輿論環境的開放,消費者也已逐漸有了自己的一套購車思路。而值得注意的是,混動技術還不算成熟的大衆,再不提高警惕,或許銷量下滑在今後會成爲常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