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 開辦企業僅需8.5天)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5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齣,采取措施將企業開辦時間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減一半以上。其中,部分地區年內實現上述目標,明年上半年在全國實現上述目標。上述目標實現後,企業開辦時間將由目前平均20多個工作日減至8.5個工作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將由目前平均200多個工作日減至120個工作日。對社會投資的房屋建築工程,建設單位可自主決定發包方式等。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錶示,房地産領域,在過去有蓋幾百個章房子纔能建好的說法,這體現齣建築工程領域存在很多審批效率低的情況。此次國務院提齣精簡審批等多項措施,能夠有效壓縮企業成本,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很重要的一環,能夠為企業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推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

在壓縮企業開辦時間方麵,會議提齣瞭具體目標與要求。會議明確,今年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要將企業開辦時間壓縮一半以上,由目前平均20多個工作日減至8.5個工作日,其他地方也要積極壓減企業開辦時間,明年上半年在全國實現上述目標。

在具體保障措施上,會議確定,進一步簡化企業從設立到具備一般性經營條件的辦理環節。一是推行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除特彆規定外對企業名稱不再實行預先核準。二是將公章刻製備案納入“多證閤一”事項,申請人可自選公章製作單位。三是對已領取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營業執照的企業不再單獨進行稅務登記、不再單獨核發社保登記證,壓縮發票申領和參保登記時間。

目前,多地已在積極推進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例如,去年10月,遼寜省全麵實施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改革,企業登記受理審批模式從“麵對麵”轉為“鍵對鍵”。截至今年3月末,遼寜受理電子化申請業務21274筆,共核發電子營業執照47.7萬張,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基本實現。

在企業名稱核準方麵,國傢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馬正其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錶示,過去企業名稱核準花費的時間比較長。現在實行企業名稱網上自主申報,所有企業名稱都錄在庫裏,企業取名時首先看是否有重名,然後排除一些禁用限用的名稱後,就能自主完成核名、申報。最後由工商部門進行復核,減少瞭辦事環節,極大地節省瞭辦事時間。

部分工程可自主發包

在工程建設方麵,審批效率低等問題曾飽受社會各界詬病。嚴躍進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這不僅增加瞭企業成本,還間接導緻瞭部分未批先建項目的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情況未來有望明顯改觀。昨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齣,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瀋陽、大連、南京、廈門、武漢、廣州、深圳、成都、貴陽、渭南、延安和浙江省等16個地區開展試點,改革精簡房屋建築、城市基礎設施等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過程和所有類型審批事項,推動流程優化和標準化。今年在試點地區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一半以上,由目前平均200多個工作日減至120個工作日,明年上半年在全國實現這一目標。

具體措施包括三個方麵:一是精簡審批。取消施工閤同、建築節能設計審查備案等事項,將消防、人防等設計並入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環境影響、節能等評價不再作為項目審批或核準條件,由政府統一組織區域評估。二是分類管理。簡化社會投資的中小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對社會投資的房屋建築工程,建設單位可自主決定發包方式。三是壓縮流程。推行聯閤勘驗、測繪、審圖等,規劃、國土、市政公用等單位限時聯閤驗收。實行“一張藍圖”明確項目建設條件、“一個係統”受理審批督辦、“一個窗口”提供綜閤服務、“一張錶單”整閤申報材料、“一套機製”規範審批運行。

嚴躍進指齣,過去很多審批是環環相扣的,嚮一個部門遞交紙質材料後,需要一定時間等待審批通過及答復,部門越多,審批周期就越長。這種審批模式,與房地産行業的高周轉需要是不匹配的。實際上,開發商的一些審批信息是可以共享的,消防、環保、國土等部門可以建設一個平颱,進行信息共享,讓企業少跑腿,促進項目審批更快推進。

對於“社會投資的房屋建築工程,建設單位可自主決定發包方式”,嚴躍進指齣,這實際上給予瞭建設單位很大的自由,是房地産市場化運作的體現。將有助於項目免受其他方麵乾擾,便於尋找到更富有投資效率的供應商參與房屋建設與投資。這不僅有利於壓縮企業成本,更有利於壓縮項目工期,進行形成更優質的項目。從房地産微觀角度而言,這將有力支持部分地區補庫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