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奧迪在國內市場銷量達到了66萬輛,以微弱優勢,保住了國內市場上BBA的領頭羊地位。近日,奧迪公佈一季度在華銷量爲159,334輛,同比增長3.3%。其中主銷車型是奧迪A4L,同比增15%。但奔馳官方日前公佈,一季度在中國逆勢增長2.6%,達到174,343輛。其中主銷車型是加長C級和E級。兩相對比,2019纔開年,奧迪已經被奔馳趕超了1萬多輛。更要命的是,兩款旗艦車型A6L和Q5L雙雙下跌。

  整體銷量上漲,A6L和奧迪Q5L卻同時在下滑

  雖然奧迪今年一季度的15.9萬輛是歷史新高,但有意思的是,奧迪官方消息裏,隻字未提兩款重量級車型奧迪A6L和Q5L的表現。

  乘聯會的數據顯示(因爲奧迪官方並未公佈),A6L今年1-3月累計銷售30751輛,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3.6%。而老對手奔馳E銷量42273輛,寶馬5系銷量31777輛。三強排位,A6L排第三。

  奧迪Q5L今年1-3月累計銷售25100輛,同比下滑23%。老對手奔馳GLC銷量32528輛,寶馬X3銷量27149輛。三強排位,Q5L仍排末位。

  奧迪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尷尬事實是:全新換代的奧迪A6L和奧迪Q5L,兩款重磅換代車型,寄託着奧迪的厚望,卻在一開始的競爭中就敗下陣來。同時從當年的領頭羊,滑落到老三。

  爲何被給予厚望的兩款重磅車型,全新換代後,銷量同時不增反減了呢?

  奧迪產品力上有硬傷

  雖然全新奧迪A6L換裝了A8L同款內飾後,整體內飾的科技感相比老款有很大提升。

  但是,A6L和Q5L身上有兩個硬傷,降低了關注度。其一,奧迪引以爲傲的四驅,改成了全新的電控quattro四驅,從機械四驅變成了電子四驅。雖然重量更輕、效率更高、響應更快,燃油性更好,但畢竟滿大街都是電子四驅。奧迪此舉,使它變得泯然衆人。

  其二,兩款車上都採用了七速雙離合,在奔馳寶馬都紛紛採用8速和9速變速箱的當下,奧迪堅持用成本更低的7速雙離合,不禁給人以“降成本”的廉價感。更何況,7速雙離合本身,口碑也不夠好。雖然從實際使用來說,這臺7速變速箱在低速抖動、變速闖動方面都控制得不錯,雖然比競爭對手少了擋位,但官方油耗僅7.5L, 比9速的奔馳E200的官方7.6L還低。但畢竟賬面上7速始終矮人一頭。特別是上一代Q5仍採用8AT,這一代卻減爲7速雙離合,讓很多潛在消費者選擇粉轉路。

  綜合而言在產品力上,在消費者最關注的三大件上,奧迪以往的核心賣點,都有缺失。

  另外,價格上奧迪也顯得比較尷尬。譬如,全新A6L廠家指導價爲40.98萬-65.08萬,新車剛上市不久,市場上沒有多大的優惠。同級別寶馬5系最低(需貸款)裸車價36萬左右,奔馳E也有3-4萬的優惠。照目前的行情,站在豪車消費者的角度,沒有兩位數的折扣,很難被打動。此前奧迪Q5L上市兩三個月就有了兩位數的優惠,也是順應行情之舉。

  只不過,比奔馳寶馬更不利的是,奧迪還得替上一代車型還債。上一代的A6L和Q5,終端價格都降到了30萬出頭。如今短短几月,新款出來之後價格漲了10萬,很多消費者的態度就是持幣待購、等到價格降到位再出手。而據筆者的觀察,很多消費者的心理價位都在15個點以上。

  但對奧迪來說,維持銷量和品牌光環的平衡很重要,如何按照節奏釋放市場潛力,不至於隨波逐流寅吃卯糧,這也很考驗奧迪官方的智慧。

  經銷商套路多,幾乎所有車型都要加裝飾

  經銷商套路多,給客戶的體驗也不好。這似乎也是奧迪銷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根據筆者走訪4S店收集到的消息,目前奧迪各個車型終端優惠力度都非常大,比如奧迪A4L 45TFSI 個性運動版裸車價29萬左右。奧迪A3終端價格下探至15萬左右(需貸款)。奧迪Q5L終端也有不小的優惠。不過,雖然全系車型售價看上去不高,但經銷商爲了利潤和生存,也會弄出一堆有的沒的額外費用,比如變相加裝飾,而且每款車都要加。

  如下圖所示,下圖是奧迪A4L 45TFSI 個性運動版的報價單,銷售表示如果想要裸車價便宜,那就必須要加12000的裝飾,否則不給賣車。如果不想要那麼多裝飾,也可以少加一點,但車價不會優惠這麼多。可見,雖然整體車價便宜了,但經銷商想要有利潤,就必須要在裝飾上和其他費用上多費心思,這難免讓消費者心理感到不舒服。

  下圖爲另一家經銷商的報價單,車型爲奧迪S3,可以清楚的看到,裝飾費用欄裏標註了12000元的裝飾。可見,奧迪本地的經銷商基本都要加裝飾。相比之下,雖然整體來看各個品牌都有套路,但總體來看,奧迪的附加條款相對更多。此外要吐槽一個細節是,從本地經銷商瞭解的情況是,奧迪經銷商處的貸款都是由當地金融機構或銀行代辦,並沒有類似寶馬金融和奔馳金融那種靈活且利率低的貸款方式。

  最後說說

  產品力核心優勢的缺失,讓人喪失了激情;以價換量的營銷策略,透支着品牌的含金量;終端經銷商的各種套路,傷害了消費者的體驗……這些原因加起來,A6L和Q5L的疲軟,似乎也在意料之中。客觀從產品力來說,從Q5L再到新A6L,奧迪給人的感覺是,更喜歡在大屏、內飾、尺寸空間等方面來炫技,而在三大件的硬核科技上,則亮點不多,止步不前甚至略有倒退。市場是無情的,消費者選擇用腳投票。入華30年的奧迪,說它遇到了中年危機,這麼說還爲時過早,但從品牌的氣質到產品力,都似乎開始有了一些中年人的油膩。舉個例子,新A6L的發佈會上,多數時間在強調所謂的“三塊大屏”,Quattro這些標誌性技術一筆帶過。很難想象,如此油膩的炫技(很多自主品牌愛用),居然來自這個曾經以硬核著稱的奧迪。

  做了這麼多年豪華車市場的領頭羊,奧迪憑的是引領市場的創新,憑的是“科技啓迪未來”的硬核氣質。當下的奧迪,應該暫時放下爭奪領頭羊的執念,別再癡迷於銷量的表面繁榮,要做的是更加系統地理順品牌、公關、市場、銷售、以及經銷商體系的各種矛盾和關係,在此基礎上,用產品力的二次創新來突圍。否則照此下去,A4L加上新上市的全新Q3,奧迪主銷車型未來都在二三十萬元,兩大旗艦車型都是陪跑角色。隨着品牌重心不斷下移,奧迪有淪爲二流豪車品牌的危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