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本報系記者李欣恬╱臺北報導】

傳統戲曲不只是華人的寶藏,更是全人類的文明資產,京劇大師梅蘭芳曾到歐美及日本演出,日本歌舞伎名家?東玉三郎曾演出崑曲《牡丹亭》,大陸梅花獎得主李光,曾和歌舞伎演員同臺演出,均造成話題,轟動一時。

國光劇團當家小生溫宇航表示:「過去的交流方式,是以展現各自的特色為主,這回京劇、崑曲加上日本歌舞伎合作演出,我們算是找到了一種融合的可能方式。」

溫宇航來自北京,專精於京劇、崑曲,1999年曾參與紐約林肯中心藝術節,與崑曲名伶錢熠同臺,連演19小時《牡丹亭》,這回他在《繡襦夢》裡飾演鄭元和一角。

由於表演舞臺為能劇舞臺,按照日本傳統必須穿著名為「足袋」的襪子登臺,並以「擦足」腳步不能抬高的方式走路,溫宇航將這些肢體特色,融入他的崑曲表演身段裡,「像是走路的步伐,我盡量讓自己像是漂浮一樣的貼地快速行走,或是表現情緒激昂時,順著音樂節奏用力跺腳,這也是來自日本舞踊的肢體特色。」

這回擔任演奏三味線的常磐津文字兵衛,來自150年傳統的三味線家族,他表示,崑曲有600年歷史,三味線有400年歷史,這是兩者首次合作,意義非凡,「這兩種表演藝術要合在一起,最困難的地方就是音樂,除了樂器律制屬性不同之外,我們也得捕捉彼此的韻味,才能讓整齣戲不會感到突兀、有違和感。」

戲劇顧問林於(立立)鑽研日本傳統表演藝術多年,他表示:「能劇舞臺的長廊與前舞臺的交接處,在傳統裡代表著陰陽交界之處,演員們從長廊走出場,代表從虛幻的空間,走向現世,演出一個帶有夢境的情節,值得玩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