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7月, 岡村寧次被東條英機封爲大將、轉戰中國華北時,還攜帶着另一個大本營的祕密任務,那就是勸降。

  一邊打一邊勸降,是岡村任華北方面軍總司令期間的基本策略,從1941年到1944年, 岡村與閻錫山、龐炳勳、殷同、汪時璟等接觸,軟硬兼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時間“降官如潮,降將如毛”。

  但是,1942年在與重慶的祕密接觸談和中,卻遭到了粗暴的拒絕。

  岡村寧次

  這裏面有3個人是牽線搭橋人,一是殷同,二是王大禎,三是何沛石。

  殷同, 岡村寧次的老相識,日本陸軍軍需學校畢業,北平僞政府的“建設總署”署長,《塘沽協定》的牽線人。一句話概括:大漢奸一個。

  1941年岡村寧次一來華北,就找到他從中聯繫,暗地向重慶送秋波。

  殷同在日本上學時,有2個同窗,王大禎和汪時璟。後來他們回國時都走向從政的道路, 岡村寧次 也在陸軍士官學校帶過中國留學生的隊,雖然不是直接師生關係,但此時,也算岡村寧次談和工作極好的“人脈”。

  王芃生

  1942年8月,殷同與重慶的王大禎聯繫上,王此時是蔣的日本問題研究專家、掛名國民政府交通部次長,實際上領導着“國際問題日本研究所”,是蔣信任的情報人員之一。

  與殷不同,王憑藉多年對日本歷史和情報工作的瞭解,認爲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終會失敗,侵華終會自取滅亡。所以立場與漢奸殷同有着根本區別。

  但是,對同窗老友傳遞的談和意圖,又不能一概拒之不見,況且此時殷同是岡村的人,從某方面來說代表着日本對戰爭的態度,所以殷同的信號也是一大情報來源。

  當年9月,蔣的特使何沛石來到北平,與岡村“交換意見”。雖然是試探性的,沒有實質性的談判內容,但雙方確定了“通過殷禎聯絡線談和”的基本方向。

  如此,重慶授權王大禎接觸,王大禎與殷同見面,殷同把重慶方面的意見傳達給岡村寧次,一條重慶至北平的祕密談判暗線,就這樣建立了。

  爲方便“交換意見”, 岡村寧次還特派通訊兵到殷同的私宅駐紮,特批了一份自己簽字的淪陷區“通行證”給來談判的人員備用。

  後來殷同病死,他的妹夫兼同窗汪時璟繼續受命於崗村,與王大禎繼續聯絡求和。

  但是,據岡村寧次回憶,“北平與重慶每週交換電報一兩次,對方態度強硬,幾乎沒有什麼實際效果。”

  顯然,岡村的求和計劃遭到了重慶的無視或粗暴拒絕,談和計劃最終無果而終。這是什麼原因呢?

  (影視劇中的開羅會議合影)

  1 王大禎預測日本失敗

  早在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3個星期之前,王大禎就得到了一份日本大本營的情報,得知日本布兵太平洋,準備與英美開戰,他認爲日本此舉將導致世界格局大變,日本失敗在所難免,所以建議重慶及時調整外交戰略,向美國靠攏,並拒絕日本的一切誘降。

  2 盟國不許單獨媾和

  1943年11月的開羅會議後,丘吉爾、羅斯福和蔣相互約定,在徹底戰敗日本前,誰也不得與日本媾和。

  《開羅宣言》明確提出:“三大盟國將堅忍進行其重大而長期之戰爭,以獲得日本之無條件投降。”

  3 日本戰局步步維艱

  太平洋戰場上,美國8月開始佔領系列羣島,從阿留申到所羅門到布根維爾,日軍節節敗退,頹勢難擋。

  而在歐洲戰場,蘇聯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勝利,北非戰場英美在西西里島登陸,墨索里尼倒臺在即,法西斯大局轉敗已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