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昌都市區驅車一小時,我們來到了卡若區柴維鄉。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嶄新的二層小洋樓,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很難想象,幾年前這裏還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

柴維鄉位於扎曲河東岸流域,2012年,華能果多水電站在柴維鄉境內開工建設,村民們集體搬遷,開啓了新生活。

自從村民搬遷出來後,水電站的工作人員會不定期對村民進行回訪。今天,我們就跟隨水電站工作人員一起前往布勇家一睹他們現在的生產生活情況。

簡單寒暄後,水電站工作人員便開口詢問:“布勇大叔,您和家人從柴維鄉搬到新的安置點之後,還習不習慣,適不適應?生活較以前而言有沒有改善?”

“這些年不管是從生活方面、經濟方面,還是住房條件方面來講,真得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總而言之,一年比一年好,生活水平和經濟收入都在不斷提高,很滿意。”布勇回道。

果多水電站的修建,使布勇一家告別了老房子,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家。談起水電站建設給家裏帶來的變化,布勇興奮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我們都住上了新房子,到手的拆遷補償費,除了用作新家的裝修和傢俱的購置外,還剩了一些錢。現在這裏水、電、路都特別方便,真的很省心。”布勇告訴我們。

和布勇家一樣,柴維鄉一共有774人喬遷新居。今年,果多水電站計劃投資20萬元,用於修建太陽能路燈,進一步方便村民生產生活。此外,水電站還在柴維鄉新建了鄉政府、小學和衛生院等基礎設施,幫助村民真正地“穩住”幸福生活。

華能果多水電有限公司辦公室副主任詹虎躍對我們說,“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改善周邊羣衆的生活,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讓我們西藏的廣大百姓和我們內地的羣衆一起脫貧致富,一起奔小康。”

挪了窮窩,還要換窮業。這些年來,果多水電公司長期聘用當地藏族百姓務工,截至目前,招納當地百姓參與工程建設材料運輸、環境綠化、保潔工作等人數達37人,爲地方解決就業崗位10多個。

“每個月有3700塊錢的工資,公司包一日三餐,我就可以把這些錢全部寄往家,幫助家裏。”果多水電站保潔員永西說道。

搬遷增強了柴維鄉羣衆脫貧的信心,鄉親們從思想觀念到生活方式都發生了悄然改變。如今,柴維鄉鄉政府又推出了新規劃。

柴維鄉農業生產發展水平很不平衡,但該鄉的翁達村、金通村一帶,傳統金、銀、銅、鐵、木製手工藝品在藏東地區享有很高聲譽。

面對鄉上發展的優勢和不足,柴維鄉鄉長斯朗旺堆已有了計劃,“翁達村有很多畫唐卡和佛像加工的手工藝人,未來想在這裏建一所學校,讓村民在這裏學習技術。”

此外,斯朗旺堆還告訴我們,“我們計劃在柴維、格瓦、差達這三個村大力發展休閒旅遊產業,建成一個可以坐船觀光、耍壩子的旅遊產業。”

2017年柴維鄉完成了脫貧摘帽工作,272戶、1143人脫貧。村民住進新房子,生活困難的貧困學生得到了幫助,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

結束柴維鄉的採訪,我們踏上了返程的路。行駛在寬闊平整的馬路上,看着一排排精緻典雅的藏居,我們相信未來柴維鄉百姓的生活會越過越好,荷包也會越來越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