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皮世代的名言 "Turn on, tune in, drop out"与约翰蓝侬的 "Come Together",

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

bed in.jpg

Year: 西元1969年7月开始制作,10月随专辑发行。

Writer: John Lennon 约翰蓝侬 (credited to Lennon-McCartney)

Released: 专辑 "Abbey Road" 双A面,

                稍后与"Something"一起发表为双A面单曲。

歌曲连结

以上是最后的正式版本,

下面的影片是"Come Together"的第一个take,收录在"Anthology"纪念辑中,

可以听到开头用来引导节拍的拍手声 ,以及正式版本没出现的歌词"Look out",

蓝侬的歌声也显得特别有活力。

其实如果仔细听正式版本,在2:33秒处也听得到很小声的 "Look out"喊声。

 

说到披头四的最后一张专辑 "Abbey Road",先别提其它曲子,

光是专辑冒头的那几响加重的贝斯,有如从深沼中突然冒出、打破浑沌的生命力,

就足以让听众对这张专辑爱不释手,

俏皮的吉他、动感的节奏,不知不觉就想随著曲子舞动。

团员们也纷纷表达对 "Come Together"的喜爱,

"Come Together"是约翰蓝侬在后来的单飞生涯中,少数会现场演唱的披头曲。

他曾在1980的采访中承认: "It's funky, it's bluesy, and I'm singing it pretty well.

I like the sound of the record. You can dance to it. I'd buy it!"

 

"Come Together"最早的概念并非来自蓝侬本人,

而是来自1969年时加州的州长候选人之一: Timothy Leary的竞选口号,

Leary-photo-320.jpg

他是最早体验 LSD 带来的acid trip的人之一,并成为相关迷幻药物的宣传者之一,

完整的竞选口号是 "Come Together, Join the Party"据说是来自易经「同人卦」,

用在这场选举中具有双关含义,

除了Party本身就有「政党」的意思以外,也符合当时嬉皮们的流行文化。

恰好当时,约翰蓝侬与他的第二任妻子 --- 小野洋子正在进行 "Bed-in"和平运动,

他前往位于加拿大的活动现场向约翰蓝侬邀歌,以做为他的竞选歌曲,

timo.jpg

政治主张上类似的两人自然而然一拍即合。

Timothy还参与了蓝侬与Yoko的单曲 "Give Peace A Chance"的录音。

但就在歌曲只有个初稿时,Timothy Leary的竞选活动戛然停止,

他因持有迷幻药物而被逮捕了。

于是不再被当初的承诺给束缚的约翰蓝侬,就顺势把歌曲留给披头四了。

后来Timothy虽然有向约翰蓝侬抗议,但约翰蓝侬是这样回应他的: 

「我就像是个裁缝师,如果有客人来订了西装却没来拿,

那我当然卖给其它需要的人呀。」

 

"Come Together"的录制时间是在 "Abbey Road"专辑录制的晚期,

约翰蓝侬其实缺席了大半的"Abbey Road",原因是他在苏格兰发生车祸,

因而静养了一阵子。在此之前他唯一的贡献就是部分的"I Want You (She's So Heavy)。

一回归录音室,他说 "Let's do some rock 'n' roll",

便贡献 "Come Together"给乐团。

据蓝侬自述,当时他们内部的合作已经来到心心相印的地步,

他不需要特别去编曲,只要提出他想要的感觉,他的队友就会替他生出需要的旋律。

另外,蓝侬也采纳了来自队友的意见,

包括开头麦卡尼那非常swampy的贝斯,以及林哥的鼓声: 因为用布盖住再击打,

因此不会太过响亮,符合"Come Together"的节奏音轨所需的音色。

不过从一些小迹象还是看得出彼此之间的角力,

据录音师 Geoff Emerick回忆,本来麦卡尼贡献了一段钢琴独奏,

但是蓝侬学会了后就干脆自己弹,不让麦卡尼有机会发挥…

这并不是寻常事件,原因是蓝侬的琴艺基本上不如麦卡尼

所以除了Billy Preston 或制作人George Martin亲自上阵以外,

披头四的曲子一般都是由麦卡尼负责钢琴。

甚至于,以往的披头曲子都是由团员们一起完成背景和声的录音,

但是根据Emerick和麦卡尼的回忆,

很有可能"Come Together"的背景和声是分别录制后才叠录起来的。

这些小回忆显示出,虽然披头四的录音室气氛已经比"White Ablum session"好很多,

但是疤痕终究无法消失。

 

约翰蓝侬在披头四阶段后期的歌曲,歌词有几个前期没有的特色,以下是其中两种,

要嘛颇为挑衅,像 "Everybody's Got Something to Hide Except Me and My Monkey"

不然就是一堆类似胡言乱语的没有逻辑性的歌词拼凑而成,

像 "Happiness Is a Warm Gun" 的段落就没什么逻辑性,一些词是为了好听才硬加入的,

和歌曲的标题未必有什么关系,所以便没什么必要去追求那些歌词背后的逻辑关系。

"Come Together"的歌词也可算是后者。

开头是约翰蓝侬唱的 "Shoot (me)",由于me发音时刚好是贝斯加重的时刻,

所以一般来说听不太大,以下是去掉贝斯后的歌声。

比较直观的认知是shoot应该和枪有关系,毕竟蓝侬写过上面提到的"Happiness...",

但这也有可能是在暗示施打海洛因,原因是蓝侬、小野夫妻当时沉迷于这药物。

巧合的是,11年后约翰蓝侬在纽约的家门口被枪杀…不知这两者是否有关连?

接下来,第一段歌词第一句,是蓝侬从Chuck Berry的"You Can't Catch Me"借来的,

让他后来吃上官司。

有歌迷针对各段歌词穿凿附会,认为这些歌词都是与披头四的某位成员。

第一段指的是乔治哈里逊,

原因是Holy roller 「宗教狂热者」、Got hair down to his knee,

都蛮符合他当时的形象。据说George Harrison还曾有定时吟唱诵歌的习惯呢。

Harrison long hair.jpg

第二段 "He got monkey finger" 有可能还是指乔治哈里逊,

因此他是团内最擅于各种吉它、西塔琴等乐器的成员。

第三段 "Ono sideboard remark" 不消说,当然就是新婚燕尔的蓝侬他自己与小野洋子了。

Bag production 是蓝侬创立的一间公关公司,

取名为Bag是因为蓝侬和小野洋子当时提出的 "Bagism" 「袋主义」,

是他们一系列提倡和平的运动之一: 如果全身都被包覆,

你是否就无法因一人的肤色、身材等等而产生歧视或偏见?

bagism.jpg

"Walrus"想当然尔就是蓝侬1967年的作品 "I am the Walrus"了。

"He got Ono sideboard"则可能是说当时小野在受访或录音等活动时,常常立于他的身侧。

新婚的小俩口当时真可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连去录音时也形影不离。

甚至于,如前面提过,

"Come Together"录制时恰逢蓝侬夫妻从一场发生在苏格兰的车祸中逐渐恢复,

于是录音室中发生了夸张的一景 : 蓝侬买了张床让小野洋子可以在床上躺著,

还特别在床的上方架了麦克风让她能和蓝侬对话。可见俩人是如胶似漆到了什么程度。

bed abbey raod.jpg

歌词中的 "Spinal Cracker" 可能也和上面提到的这场车祸有关,

蓝侬甚至把当时撞烂的车子给压成铁块之后当成收藏品。

此段最后一句就是约翰蓝侬展现他的恶搞功力的时刻了,

"Hold you in his armchair, you can feel his disease"…怎么会用armchair去hold某人?

应该是用"arm"而已吧?  这种莫名其妙的歌词便是约翰蓝侬的特色之一。

最后一段中,

"Got to be good looking..."大概就是保罗麦卡尼了吧,毕竟他是"the Cute Beatle"呀!!

讲了这么多,其实这些歌词到底背后有什么含义或是到底在指涉谁,是众说纷纭,

但不管其它歌词讲了什么,最重要的还是那一句话: 

"One thing I can tell you is you got to be free!"

「做自己,不受任何束缚」就是那个时代的基调。

 

==============================================

歌词与中文翻译

 

Shoot me. Shoot me. Shoot me. Shoot.

射。射。射。射。

 

Here come old flap top. He come,

Grooving up slowly. He got, 

Ju-ju eyeball. He's one,

Holly roller. He got, 

Hair down to his knees.

Got to be a joker, he just do what he please.

来了个平头老头。呀他,

信步而来,呀他,

烁著大眼,呀他,

狂热于宗教,呀他,

头发长及于膝。

是个开心果的他,做的事只因为他爽。

 

Shoot me. Shoot me. Shoot me. Shoot me. 

射。射。射。射。

 

He wears no shoeshine. He got, 

Toe-jam football. He got,

Monkey finger. He shoot

 

Coca Cola. He say

"I know you. You know me" 

One thing I can tell you is you got to be free.

皮鞋不擦,呀他,

足尖顶著足球,呀他,

猴子般灵活的手指,呀他,

注射可乐,呀他, (疑似暗指可待因)

说"我懂你,你懂我",

我能告诉你的,就是你该自由自在。

 

Come together, right now.

Over me.

现在,一起来吧 !

与我一起。

 

He bag production. He got, 

Walrus gumboot. He's got, 

Ono sideboard. He one, 

Spinal cracker. He got, 

Feet down below his knee.  

Hold you in his armchair, you can feel his disease.

他的袋主义,呀他,

海象胶靴,呀他,

Ono 在旁,呀他,

脊柱粉碎者,呀他

跪著及膝于地,

在扶手椅中抱著你,你能感受到他身上的病。

 

Come together, right now. 

Over me.

Right !

现在 ! 一起来吧!  

和我一起。

赞啦 ! 

 

He roller-coaster. He got,

Early warning. He got, 

Muddy water. He one, 

Mojo filter. He say,

"One and one and one is three"

Got to be gook looking cause he's so hard to see.

云霄飞车般的生活,呀他,

及早的警告,呀他,

污浊的水,呀他,

Mojo 滤器,呀他,

说 「一而一而一,是三。」

连见一面也很困难的他,

想必是个俊俏小生。

 

Come together, right now !

Over me.

Ugh ! 

现在,一起来 !

和我一起。

哦~

 

Come together, yeah~

Come together, yeah~

Come together, yeah~

Come together, yeah~

Come together, yeah~

Come together, yeah~

Come together, yeah~

Come together, yeah~

Come together, yeah~

一起来吧,耶~

一起来吧,耶~

一起来吧,耶~

一起来吧,耶~

一起来吧,耶~

一起来吧,耶~

一起来吧,耶~

一起来吧,耶~

一起来吧,耶~

=======================================

最后,让我们欣赏诸多翻唱 "Come Together"的版本,

除了被用在DC的「正义联盟」片尾曲,是由 Gary Clark Jr. 翻唱的版本以外,

还有在上世纪末风靡全球的流行天王---Michael Jackson麦可杰克森演绎的版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