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人生十字路口,茫然无目标的你,

是否曾怀念那段充满希望与冲劲的岁月,盼望找回那样的灵魂?

double.jpg

 

Year: 西元1975年9月12日发行

Genre: Progressive rock 前卫摇滚

Recorded: Abbey Road Studios

Producer: Pink Floyd 平克佛洛依德

Engineer: Brian Humphries

Achievement: 英、美均获得排行榜冠军,于美国获得六白金唱片

 

虽然1973年以前,平克佛洛依德已经以实验性十足的前卫曲风,在摇滚界已经享有盛名,

但一直到1973年发表 The Dard Side Of The Moon 「月之暗面」 之后,

才真正成为所谓「摇滚天团」,乐团不但在艺术上取得突破,商业销售上也大有斩获,

众所皆知,「月之暗面」在美国告示排行榜待了741周,达15年。

不过,所谓「高处不胜寒」,

乐团的创作能量也因而陷入瓶颈,倦怠感带给他们麻烦:

他们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玩音乐以来的梦想,

他们已经做出一张各方面无懈可击的专辑,也因而赚到无数的金钱,

不管在艺术成就上,还是经济上,他们都已经到达一个高峰,

Roger Waters 日后曾回忆: All the things you wished for when you started a band had

now happened. It had all come true"

年少时的梦想基本上都已经达成了,那他们到底还有什么好做的? 

更不用说是成名之后带来的压力了,以「月之暗面」获得大众的关注后,

大家正等著瞧,他们还能交出什么样的作品?

 

Pink Floyd 首先以 Household Objects 来试著突破此僵局。

这是他们在1971年"Meddle"期间就开始,不过后来便搁置的创作计划,

Household Objects 正如其名,他们试图不用任何正式乐器来演奏,

取而代之的,是玻璃酒瓶、橡皮筋、锯子、扫帚等等居家生活会看到的物品,

比方说,他们会试著用将橡皮筋拉直后,以火柴棒为琴衍,当作贝斯来用。

David Gilmour在1973年接受杂志专访时曾说: 

"I think, strategically, our best thing to do next would be something weird, 

far out, and the kind of thing that nobody could possibly understand."

也就是说,他认为他们接下来该做的,是没人听得懂的东西。

(笔者: 难道他们觉得"Ummagumma"还不够怪吗? XD)

这的确是很有趣的计划,但最后他们认为并没有做出满意的作品,

最后就留下两个未公开的曲目: The Hard Way 与 Wine Glasses,

Household Objects 从此就无限期中止了。

不过 Wine Glasses 后来还是被包含在 "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中,

与曲子开头Part 1 中非常深沉的键盘声一同出现,

而我们也可以在网路上找到这两首未商业公开的曲目。

 

时间进入1974年,尽管他们的确认为他们该真的创作一些歌曲了,

不过他们开始忙于乐团以外的事务,毕竟他们的确找不到专注于Pink Floyd工作的热情。

他们忙于替别的乐团制作专辑,

比方说 Nick Mason 为 Principal Edwards Magic Theatre 制作专辑,

同时他们也忙于家庭生活,甚至是财产的购置与个人兴趣: 

Nick Mason 本身成为业余赛车手,同时成为名车收集家,

me-and-my-motor-nick-mason.png

另外,David Gilmour在Nottinng Hill、Nick Mason在Highgate购置房地产等等,

关于这有一件轶事。

知名演员、模特儿 Naomi Watts (娜欧蜜华兹)的父亲Peter Watts, 

他是Pink Floyd第一任随行助理,

在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中他还贡献了Brain Damage与Speak To Me中的笑声,

当时David Gilmour允许他以便宜的价格借住在David位于Ladbroke Grove 的公寓中,

他有相当严重的毒瘾,常犯一些小错,以致于总是被开除,却还是会再被雇用,

乐团甚至还为他支付毒瘾戒除课程的费用,不过最终他还是在1976年的8月,

因海洛因的滥用而于David 的房子中身亡。。。

无论如何,种种内部因素与外务,让当时的乐团难以进入良好的创作状态

 

在接下来的时间,乐团首先完成了"You Gotta Be Crazy"、" Raving and Drooling" ,

"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

接下来他们在1974年底先投入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的巡演,

以这三首新曲子为开场,之后才换到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安可曲则为"Echoes"

巡演的其中一场,位于Liverpool Empire  (利物浦帝国剧院),由于设备上的问题,

影响到他们的表演情绪与乐器之间的配合程度,让他们自己也对演出不甚满意,

此外,他们还遭到乐评 Nick Kent 极苛刻的批评,从技术层面到创作层面都在攻击范围,

nick.jpg

Nick Kent 除了批评乐团的新材料了无生趣、没有灵魂,让他丝毫感受不到任何的感动以外,

也说平克佛洛依德是一支极度「布尔乔亚」 (资产阶级)的乐队,

投机取巧地利用「奥威尔式」 (即 George Orwell,「1984」与「动物农庄」的作者)的语言,

甚至批评Daivd Gilmour的造型,除了说他头上是一坨分叉的乱毛以外,还说他没洗头,

尖刻的评论虽然引起团员的不快,不过也让团员之间多了份团结力量,同仇敌慨的气氛。

 

于1975年1月,他们重回 Abbey Road录音室,可是乐团在创作上依旧碰上瓶颈,

连录音师 Brian Humpries也在艰困地适应新的24音轨设备。

(Pink Floyd提出一年一万英磅的待遇想留住「月之暗面」的录音师 Alan Parsons

不过他提出下一张专辑也要拥有版权,因而遭乐团经理 Steve O'Rourke拒绝,

后来Alan Parsons投注心力在自己的前卫摇滚乐团 "Alan Parsons Project",

并也获得成功。名作为  "Eye In The Sky")

Roger Waters 从这折磨人的乐团困境中看到了新的创作契机,反正他们现在正好陷入瓶颈,

将乐团的瓶颈与新专辑连结起来,抒发这样的情绪,不正是能引起创作兴趣的方法? 

于是,以「缺席」为主题,特别是「心」的缺席: 一个空有肉体,没有灵魂的躯壳,

既可象征乐团当时心不在焉的状况,又可以对应到 Syd Barrett的离去,

也希望乐团可以重新找回有如年轻时Syd 那钻石一样珍贵的创作力量,

syd.jpg

另外,Roger 也想以「缺席」来批评音乐产业并不是真心欣赏艺人的才华,

而是欣赏艺人替他们赚钱的能力。

于是 Roger Waters 提出将" 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 保留下来为新专辑的核心概念,

并且拆成两个部分,中间会以一些较短的歌曲来连结,目标是要反映出他内心的忧伤,

 "You Gotta Be Crazy"、" Raving and Drooling" 由于不符合他心中的新概念,因此被搁置,

不过Daivd Gilmour 却倾向将乐团既有的材料再加以优化后就可以出版新的专辑,

最后Pink Floyd 内部以民主投票方式,3:1否绝 David Gilmour的想法,

于是新专辑的雏形就此确定了,

尽管Richard Wright 本人其实相当挣札: 他不同意Roger Waters 这么尖刻的观点,

这为乐团的后续发展埋下了一些阴影。

 

概念确立后,新专辑的发展就此豁然开朗,

强调Roger Waters对Syd Barrett的思念与忧伤的"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

加入了更多的纯乐器片段、The lackberries的背景和声,与Dick Parry 的萨克斯风独奏,

Roger Waters 另外写了 "Welcome To The Machine"与 "Have A Cigar",

分别是他对于「成功」的质疑与对音乐产业的讽刺,

最后,与David Gilmour合作写了与专辑同名的 "Wish You Were Here",

再度传达「缺席」的核心概念,整张专辑就此告成。

 

"Wish You Were Here"的专辑封面一如以往,是由Hipgnosis团队来操刀,

设计师 Storm Thorgerson 很清楚,设计的重点要摆在「缺席」上,

原本的想法是,那就做一张「空白」的封面吧!

可是偏偏这个主意已经被披头四在1968年"The Beatles" (白色专辑)中用掉了,

既然做不成「空白」的专辑封面,那就把封面给隐藏起来吧 !

所以经过讨论后,他刻意以黑色的包装将主体设计给隐藏起来,

在外面塑胶套包装上贴著一张贴纸,上面是两只交握的机械手,

是取材是专辑中的 "Welcome To The Machine"与 "Have A Cigar",

可以看到背景为四个不同的颜色与图样,分别代表四个元素: 火、风、土与水

 

Wish_You_Were_Here_album_first_issue_vinyl_Pink_Floyd_black_plastic_wrap.jpg

下面的图片为复刻版黑胶唱片的封面,

vinyol.jpg

同样的图样也出现在黑胶唱片上,不过是蓝黑背景。

wish you were here.jpg

打开封套之后,便是著名的专辑封面:

在片场仓库前面,两个西装笔挺的人物握著手,其中一位还著了火。

wish you were here-2.jpg

其设计概念,是人们企图隐藏真实的自己,甚至刻意远离彼此,以免 "getting burned",

因此只有一个商人著了火,另一位则没有, 

商人的形象,是来自专辑中的 "Welcome To The Machine"与 "Have A Cigar",

"getting burned out" 还可以用来指艺术家的创作活力与热情被燃烧殆尽的意思,

穿著西装的主角,就宛如 "Have A Cigar"中贪婪的商人,不关心艺术家本身,

只在乎艺术家能不能为他赚到更多钱而已,以至于连乐团名字的起源都搞不清楚。

之所以在包膜贴纸与唱片封面都以「握手」为元素,

是因为「握手」本身就是最常见的社交动作,

也就是因为这是这么的常见,所以很多时候这只是一个空泛的动作,

就算对方可能紧紧握著你的手,但其实他的心早就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

这符合 Roger Waters 与乐团成员当时「人在心不在」的困境。

要注意到图片的有右上角有一处燃烧痕迹,仿佛有一部分被烧去了,这一部分在后面介绍,

照片的拍摄地点是为于加州洛杉矶的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片场,

warner bros.jpg

值得一提的是,照片中的火并不是画出来的,更不是电脑动画 (那时代哪有这种东西lol),

而是真正在燃烧的火,

当时两位模特儿: Ronnie Rondell 与 Danny Rogers,前者就是著火的人物,

为了避免意外,在他的西装下穿有防火衣,同时还戴了假发,

不过拍摄期间还是出了小插曲,

当时因为风向问题,火被吹到反方向,反而烧到Ronnie的胡子。

下面的系列照片是在拍摄现场的一系列花絮。

outtakes.jpg

outtakes-pink-floyd-fire.jpg

除了这个主意象以外,在唱片封套的背面则是个站在沙漠中的无脸的业务员,

手上拿著"Wish You Were Here"唱片,

脚则踩著一个公事包,里面装著 "Dark Side Of The Moon"附赠的金字塔主题贴纸,

拍摄地点是美国亚历桑纳州的尤马沙漠,图片下方还设计了沙子在流泻的痕迹。

无脸的业务员代表他在「贩卖他的灵魂」,

进一步细看,可以注意到业务员少了腕关节与踝关节,

更展现出这一套西装所包覆的虚无本质。

Storm Thorgerson是这样说的: 

"Our Floyd salesman is morally absent, lacks integrity, not really who he thinks 

he is, and is therefore absent, no face, faceless" 也就是我上面提到的意思。

back cover.jpg

内里还另有几张图片,

分别是树林中的一面红色纱巾,其中隐藏著一个裸女,若隐若现

为了要强调「缺席」的概念,裸女被故意设计成很难找到,

red-veil-in-wind1.jpg

另一张图片则是拍摄于美国加州的莫诺湖 ; 一个完全没有出口的咸水湖,

是一个潜水员一跃而入湖中,却反常地完全没有激起任何水花,

同样也用来强调「缺席」的概念: 到底是真的在吗? 

"A dive without a splash? An action without its trace? Is it present or absent?"

LAKE.jpg

从完整的封套设计图样可以注意到,与前两张图片所代表的「」与「」一样,

后两张图片也拥有对应著图中元素的设计,

分别是的流线线条,仿佛受到风的吹拂而摇曳著,流从页面的左下角泉涌而出。

back page.jpg

专辑的设计还不止于此,

在包装中还附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再度用了潜水者的照片,

明信片上则写著 "WISH YOU WERE HERE"、"OJALA ESTUVIERAS AQUI"(西班牙文),

与 "ICH WUNSCHTER DU WARST HIER" (德文)

postcard.jpg

设计师指出,写著 "Wish You Were Here" 的明信片本身就是对于「缺席」的反讽,

通常来说,海外的朋友寄来的明信片常会满溢著关于思念的文字,

可是如果其实那位朋友并没有真的 wish you were there with him/her?

先不论音乐本身,光是以上精致的艺术设计,以及和音素元素的环环相扣,

就足以让 "Wish You Were Here" 成为让人爱不释手的艺术作品。

 

全长44分钟28秒,包含五首 (or 四首?)歌曲,

"Wish You Were Here"虽然可能不若 "Dark Side Of The Moon"有这么大的突破性,

但还是能维持水准,让听众或低沉,或激昂,或抑郁…,深深沉醉于音乐创造的氛围中。

于本文最后,就有如专辑中的 "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是首尾呼应,

笔者也回应本文章的开头,对笔者而言,"Wish You Were Here" 不只是对外界的呼喊,

也是对自己的请求,冀求自己,在世界这个冰冷的「机器」中,

能够保有年轻时「初生之犊不畏虎」的气势,

不要被功利世界给污染,丧失了自己的灵魂,

也不要陷溺于成功,迷失了方向,要 shine on forever and ever.

 

 

下集预告: 

Pink Floyd平克佛洛依德---Wish You Were Here-2: 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 (Part 1)

http://swospam0418.pixnet.net/blog/post/46301100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