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意義上的行動不應該考慮生命危險,我被上帝派來這座城市,如同是馬背上一隻小小的牛虻;其職責是刺激它儘快前行。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約翰福音? ?12:24-25?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上帝巧妙的安排,我們以為是偶然如此其實是必然如此。軸心時代的蘇格拉底和孔子一樣,都是奉天承運,感召世人,把文明的火種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唯有文明的成火種燎然之勢,人類文明史才會加速前進。

蘇哥這段話道破天機,他是上帝選中的推動歷史的為數不多的大咖之一,明白真理的奧妙,專門用牛虻之刺來刺激那些冥頑不化的愚頑人,讓他們覺醒,讓他們認識神的道。

歷史上只有兩個人看透了生死,明白了真理,一個是蘇哥,一個是耶穌基督。

蘇格拉底想多了。馬背上的牛虻對於馬往哪走這事沒有職責。馬往哪走,是馬的事,馬知道,牛虻不知道。馬因為牛虻叮了自己把自以為是馬的主宰的牛虻掃死,是天經地義、大快人心。他對自己的定位如此精準,那還申辯什麼?

所以說那「西方文化」,就是缺個嚴師教化。要是有人教他理解了這句話:「喜淫詞而不周於法,好辯說而不求其用,濫於文麗而不顧其功者,可亡也」,那他應該就不會去做甚麼牛虻了吧。


人在按照最高的職責和使命行動時,應該將生死置之度外。


很符合蘇格拉底的性格。對於蘇格拉底大家都很清楚他的一個不友好的習慣,那就是喜歡對路過的行人提出問題,然後刨根問底的詢問。

而且問題基本上都是極其刁鑽,非要把路人問到回答不出來,故而承認自己無知,才肯罷休。這種行為舉止在當時的希臘是極其不受別人待見的(換做現在依然是)

當然,這並不是蘇格拉底讓人討厭的全部。

當時有人去神廟裡占卜,問雅典在世的最聰明的人是誰。代表神靈的先知堅定地回答:就是蘇格拉底。

故而一傳十十傳百,傳到蘇格拉底的耳朵中。如果是一般人,大多低頭謙遜的笑笑,蘇格拉底呢?

他很無辜的認為自己怎麼可能是最聰明的?自己所理解的問題實在太少,太淺顯了。

於是,為了印證自己的想法,他在大街上找到一個人就要和他辯論。把對方辯的啞口無言的時候,才若有所思的發現,你的確不如我聰明,然後繼續尋找下一個。

所以導致當時雅典人民,除了其弟子外,很少有人會喜歡蘇格拉底。

而在蘇格拉底被處刑的那段時間,他其實是有挽回的餘地的。什麼意思呢?當時雅典陪審團,支持處刑蘇格拉底的人佔280票,反對處刑蘇格拉底的人佔220票。

按照當時雅典法律,死刑是可以拿罰款抵的。而蘇格拉底的學生有錢者大有人在,可蘇格拉底卻不幹,他向陪審團開了一個很低的價格,表示自己沒有更多的錢了。

不僅如此,他面對陪審團是嘴硬的說「 知道我是誰嗎?我是上天派來啟發你們智力的,你們還想罰我?你們太幼稚了!憑我對雅典的貢獻,你們不但不應該罰我,還應該養我一輩子。

這段話正好符合了問題中蘇格拉底的心境,在他驗證自己確實是這個城市最聰明的人之後,他就一直將自己當做上帝的使者,幫助愚蠢的人民啟發智力的人。

城市是馬背,寬闊,而運動的。自己是牛虻,緩慢,面對更高層次的智慧不值一提,但依然想刺激者城市,人民的前進。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清楚,第二次庭審,陪審團500人。贊成處刑的有360人之多。反對的僅僅只有140人。

陪審團大多是百姓,可以看得出當時的百姓是多麼討厭蘇格拉底。

然後這位偉大智者,坦然的喝下毒酒,生命消逝在昏暗的牢獄裡。

或許,他多一點退步,不那麼偏激,即使為了城市,為了人民的發展,選擇更柔和的方法可能不會招人民的恨意。

但是正如他所說的那句,真正意義上的行動不應該考慮生命危險……這不僅只是漂亮的空話,這也是他實踐的真理。

那段話印證了蘇格拉底一生中最為重要的幾件事,這是他的信念。


蘇格拉底在受審時申辯說:「打一個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隻牛虻,整天到處叮住你們不放,喚醒你們、說服你們、指責你們……我要讓你們知道,要是殺死像我這樣的人,那麼對你們自己造成的損害將會超過對我的殘害。」

這句話的背景應該是蘇格拉底被判入獄的時候,蘇格拉底自比牛虻,激勵城邦的前進,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不惜付出生命,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我需要看英文翻譯的這話。


君子負大道而行,不慮生死!


和推動城市前進的價值對比自己的生命如牛氓一樣不值一提


雖千萬人吾嚮往之!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然而,他以為的利不一定就是真的利,林則徐禁煙也一樣


使命感,就像飛蛾撲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