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畢業生出走澳洲當「臺勞」的文章,12日傳遍臺灣大街小巷。許多人對此十分感嘆,原本的外勞輸入國臺灣,曾幾何時變成了勞工輸出國。清大教授彭明輝替年輕人叫屈:「最豐厚的利潤都掌握在四、五年級手上,年輕人一輩子只能當奴工,還得被抹黑成草莓族,承擔所有責任!」


▲現在越來越多人去澳洲打工。(圖/StudyDIY)


▲其實澳洲打工度假是這樣的。

現代臺灣青年,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如此「草莓」嗎?清大動力機械繫教授彭明輝在自己的部落格替年輕人抱不平,他認為許多「上一代」的人習慣拿自身年輕時的狀況做為例子,質問年輕人:「我們年輕時當黑手、水電工、廚房小工都願意,你們現在為什麼不願意?」卻忽略了社會背景的差異性。

三十年前沒有大賣場與全國電子,水電工出師以後,可以自己當老闆開水電行或電器行。三十年前沒有像現在龐大的餐飲集團,房價也沒有被前輩炒得這麼離譜,當廚師或服務生,同樣熬久了就能出頭。

關鍵在於,以前的社會「只要努力,最後就會成功」,愛拼就會贏,大家當然願意喫苦;但是四、五年級在這幾十年內佔據了最豐厚的利潤,把房價炒得飛上了天,年輕人根本看不到未來,怎麼可能願意為了一輩子當奴工而喫苦?


▲30年來,我們又退回了封建時代!(圖/取自網路)

彭明輝教授表示,「我們其實是在往新封建主義的路上一路走了三十年,社會是退步而非進步的。」對於年輕一代而言,買房子要靠爸媽,創業要靠爸媽的資本和人脈,連黑道的民代席次都成為世襲,臺灣已經從「政權世襲而資本不世襲」退化成「政權空洞化的資本獨裁世襲制」。

年輕人不是不願喫苦,從臺灣到澳洲打工的人數倍增就可見一斑;要他們當農夫、當屠夫、做苦工都不怕,只要投資能有收穫,或者看得見未來,誰都願意喫苦。彭明輝教授也對其他哲學、政治與社會系的教授喊話,說「大學教授的首要責任不是發表 SSCI 論文或拿國科會傑出獎,而是要說出社會哪裡有問題。」


▲草莓族的吶喊


不是我們想做草莓族,在當下的社會,我們也是想要賺錢。就如一位去澳洲打工的年輕人說的一樣:來澳洲只為賺錢!

清大畢業生淪為臺勞 大學生就業令人擔憂

據統計,超過一萬三千名的臺灣年輕人正在澳洲打工,他們是為了體驗人生、旅遊觀光,或者學習語言?一位臺灣打工仔告訴我們,他來澳洲只為賺錢;毫不考慮的,他以臺勞自稱。


▲難道我們都願意成為臺勞


本文主要還是針對「掌權、掌錢」的四五年級生而言,人生百態,不可能一概而論。我們不願做草莓族,我們的未來是臺灣的希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