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張國威╱臺北報導】

解放軍除了今年7月在西北組織陸上朱日和對臺軍演及東海軍演外,今年更是首度揭露「海上朱日和」對抗演練。大陸軍事專家指出,東海軍演主要模擬對臺,海上朱日和則主要模擬應對美國從南海方向介入臺海的海空兵力。但臺灣軍事專家認為,海上朱日和部隊多臨時搭配成軍,演習效果應有限。

大陸軍事專家王雲飛受訪表示,7月組織的陸上朱日和軍演,主要針對未來解放軍若有大規模對臺上島動作,進行相關演練。而東海演習則主要演練對臺海、空立體聯合打擊、防空、防潛、反艦協調指揮組織能力。

演練科目 不同於抗臺軍

王雲飛指出,海上朱日和演練對象雖也包括臺軍,但主要還是針對會介入臺海的其他國家(美國等)海空軍,這些國家海空軍技術及高科技含量相當重,因此演習對象也是針對其相關技術較先進的兵力,並展開如複雜電磁環境對抗等,與對抗臺軍不同戰法的演練科目。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受訪指出,常設性「假想敵部隊」通常只模擬潛在對手部隊的「小規模」戰術性作為,這種配合演習主體進訓受測兵力之協訓部隊,不但載臺、系統與武器等硬體上要盡量與對手相近,更要透過專業課程研讀對方準則教令,據以製作相對應作戰計畫,再據此與演習主體進訓受測兵力進行對抗,讓裁判官觀察整個過程優缺點,以便檢討評斷進訓受測部隊表現。

臨時成軍 宣傳大於實質

張競說,因此海上朱日和的「藍軍假想敵部隊」雖具權限調動各種兵力,以臨時搭配成軍扮演模擬假想敵手,但因納編兵力平日未曾精讀對手準則,亦未常依對方軍事教令進行演練,效果很難達到應有水準,宣傳意義遠大於實質。

張競強調,大規模軍事演習的「假想敵部隊」,主要目的是在兵棋推演階段,指定理解敵手作戰思維專業人員擔任「計畫檢證反思小組」,從對立面角度,挑戰進訓受測部隊所草擬作戰計畫合理性,不是真靠實際調動兵力進行驗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