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相片

紅包場是臺灣早期歌廳形式,起源於1960年代,當時客源針對大陸來臺的軍公人員,模仿上海歌廳形式設立,一開始並不叫「紅包場」,而是後來聽眾為了獎勵自己喜愛的歌手,會將鈔票包在紅包袋中送給演出歌手,由於歲月流逝,現在紅包場只剩下西門町漢口街一帶還在苦撐。


▼(圖/東森新聞)

檢視相片

女歌手在舞台上賣力演唱,濃妝豔抹動作充滿張力,而且歌曲絕對是30年以上老歌,這就是台灣著名紅包場歌廳秀。

歌廳老闆陸先生:「這歌廳屬於西門町,漢中街紅包場延伸過來的,就說你唱一首歌50塊,客人會給老師小費,歌手上去唱歌,有時候客人就會給歌手小費這樣子。」

▼(圖/東森新聞)

檢視相片

老闆陸先生經營紅包場多年,他說紅包場起源於1960年代,當時客源針對大陸來臺的軍公人員,模仿上海歌廳形式設立,一開始並沒有「紅包場」稱呼,是因為後來有聽眾為了獎勵自己喜愛的歌手,會將鈔票包在紅包袋中,獻給演出中的歌手,漸漸這類型歌廳被稱為紅包場,紅包場之前多分布在台北市西門町漢口街、峨眉街、西寧南路一帶,現在只剩下漢口街還在苦撐。

歌廳老闆陸先生:「就是討生活這樣,沒有什麼大的利潤,也沒有做色情,什麼都沒有,就是很單純唱歌,給這阿伯阿嬤,這些老年人聽,讓他們去休閒而已。」

走進紅包場像是進入時光隧道,可以感受到當年台灣流行文化光輝,是一個時代的回憶,不過隨著時光流逝,終究將會凋零。

(封面圖/東森新聞)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紅包場養活全家 忍淚藏子20年!《花甲》花明媽:對不起兒子

上映2年才發現!《屍速列車》導演看孔劉這幕驚覺「有瑕疵」

暴雨猛炸! 西門町「馬路變噴泉」人孔蓋噴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