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金陵物

  電視劇《怒晴湘西》伊始,羅老歪就拿着一個叫八思巴文虎頭圓符牌的寶貝請動了陳玉樓,從而引出瓶山之行。

  這八思巴文符牌確實是寶貝,全世界僅存五塊,用於元朝皇帝傳遞信息,上刻有“長生天氣力裏,皇帝聖旨,不從者死罪”幾個大字。

  這幾個字並非用漢語寫成,而是八思巴文。那麼這個八思巴是誰呢?他是如何創造文字的呢?

  一,會見忽必烈

  唐朝時,烏斯藏在吐蕃控制之下。

  但是在9世紀中葉,吐蕃內亂,烏斯藏進入列強紛爭時代。400多年間,這裏一直都處於宗教和世俗爭權奪勢的局面,等到蒙古大軍打過來的時候依然如此。

  公元1239年,窩闊臺次子闊端率領蒙古大軍進駐涼州。烏思藏地區(即西藏),這塊與中原地區聯繫緊密的高原之地暴露在蒙古鐵騎之下。

  面對蒙古人,烏斯藏的一個宗教勢力出馬了,這就是薩迦派。

  薩迦派是存在於烏斯藏200多年的一大宗教派別,在烏斯藏衆多宗教中頗有影響力,薩迦派第四祖薩迦班智達被推舉爲代表赴涼州和闊端談判,一起跟隨前去的就有其侄子八思巴和恰那多吉兩兄弟。

  此時的八思巴不過13歲,但極其聰慧,“七歲演法……靈通三藏”,得到了闊端的另眼相看。

  他對八思巴兄弟“尤爲關切”,另眼相待。這次涼州會談讓八思巴受益終生,他近距離接觸蒙古人,爲日後和忽必烈的交往打下基礎。

  涼州會談後,烏斯藏歸順蒙古,薩迦派也成爲蒙古人的座上賓。公元1251年,薩迦班智達去世,年僅17歲的八思巴成爲薩迦派教主。

  兩年後,八思巴和忽必烈在六盤山第一次見面。

  當時,忽必烈正籌劃進攻大理,需要率軍穿過藏族區域,因此召見八思巴詢問當地風情,以及讓他籌措大軍糧草和做好後勤工作。

  面對忽必烈的詢問,19歲的八思巴對答如流,思路清晰,給眼前這個梟雄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當忽必烈要藏人提供後勤工作的時候,八思巴認爲這太勞民傷財,堅決反對。

  好在經過忽必烈王妃察必的勸解,兩人重歸於好,王妃和忽必烈還先後受了八思巴的密宗灌頂,忽必烈成爲蒙古王公中第一個接受灌頂的人。

  公元1258年,逐漸崛起的佛教和道教之間展開了一場規模巨大的辯論。

  這場辯論,佛、道各派出17個辯手參賽,最後圍繞《老子化胡經》的真僞問題展開激辯。

  八思巴以其淵博的知識和出衆的口才征服對手,利用道教的理論漏洞駁倒道教人士,讓對面的十七個道人當場削髮爲僧,一舉奠定佛教在元朝的地位。

  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作爲佛教領袖的八思巴被封爲國師,“尊位國師,授以玉印,任中原法主,統天下教門”,此時的八思巴才35歲。

  二,國師

  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作爲佛教領袖的八思巴被封爲國師,“尊位國師,授以玉印,任中原法主,統天下教門”,此時的八思巴才35歲。

  三年後,八思巴創造蒙古新字。早在八思巴之前,一個維吾爾人和薩迦班智達都創建過新文字,但沒有得到推廣,這個重任落到了八思巴頭上。

  八思巴字最初由41個字母組成,後有增加,分爲輔音、元音和介音,最初在官方使用,後得到忽必烈的極大推崇。

  八思巴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嘗試用拼音來記載書寫的文字,忽必烈曾下令“自今以往,凡有璽出頒降者,並用蒙古新字”,這是對八思巴所創文字的極大推廣。

  文字的創建讓原本文化落後的蒙古人有了一方文化之土,不過隨着短暫元朝的滅亡,八斯巴文也逐漸消失,最後退出歷史舞臺。

  即便如此,光是創建新文字就足以讓八思巴名垂青史了。

  三,帝師

  創建文字後,八思巴被封爲帝師。帝師最先出現於西夏,但一般認爲將其制度化並傳承下來的是元朝,八思巴因爲給忽必烈灌頂和創建文字被授予帝師。

  自此以後,“帝師之命與詔敕並行於西土……雖帝、後、妃、主皆因受戒而爲之膜拜。正衙朝會,百官班列,而帝師亦或專席於坐隅”,帝師被授予了極大的權力和地位。

  終元朝一代,帝師都由薩迦派僧人擔任,這對八思巴及其後人來說是極大的榮譽。

  公元1265年,忽必烈將藏區十三萬戶民衆交給八思巴,“西藏之地……作爲一省委付於八思巴”,同時八思巴回到烏斯藏,開啓了藏區政教合一的時代。

  在八思巴返回藏區時,忽必烈也對藏區展開了新一輪人口普查,進一步明確薩迦派是十三萬戶之首。

  八思巴則在藏區設置行政機構,任命行政長官本勤,將十三萬民衆分爲俗民戶和寺屬民戶,兩者比例在4:6左右,前者需要納稅勞役,後者免除賦稅。

  這是八思巴和忽必烈博弈後的結果,至少一半的民衆在八思巴保護之下,不向元朝納稅,從而將薩迦派推向頂峯。

  在對待其他教派方面,八思巴採取的是“各從先所習尚之宗爲善”的和平共處政策,這對於烏斯藏地區的穩定是有利的。至於薩迦派和止貢派之間的鬥爭,就是後八思巴時代的事了。

  參考資料:《元史》、 《試論八思巴》、 《元代帝師制度及其歷任帝師》、 《八思巴及八思巴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