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的彭女士年幼时便查出患有心脏疾患。

  由于无明显症状并未引起重视,加之家庭及医学条件的限制,患者一直没能得到治疗。

  近两年来,患者反复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特别是受凉后易感冒(咳嗽、咳痰)。

  1月中旬,患者曾到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3月中旬患者再次出现心悸、气促、咳嗽、咳痰等症状,为明确诊断和治疗,患者及其家属找到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专家团队。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

  1.室间隔缺损(干下型 左向右分流)。

  2.房间隔膨出瘤并缺损。

  3.主动脉右冠瓣脱垂。

  4.主动脉右冠窦瘤破裂。

  5.肺动脉高压达85mmHg,肺动脉流速快。

  胸部CT示:支气管炎、纵膈左偏、心影增大、肺动脉干增宽。

  胸片示:心影增大及肺血改变、肺动脉压较高、肺淤血严重。

  经综合分析,彭女士病情复杂,有手术机会,但手术风险较大,死亡率高。

  胸心血管外科专家团队对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病情及手术方案、细心开导,打消了患者及家属的顾虑。

  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其风险,并再三要求:如果手术失败致死亡,自愿将身体其他完好器官捐献给他人。

  随后彭女士毅然决定接受手术。

  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组织麻醉科、体外循环、ICU、超声医学诊断等多科室的专家前来“助阵”。

  在主任医师尹晓清及胸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熊卫民的统筹安排下,胸心血管外科专家团队精心为患者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手术预案。

  在全体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齐心努力下,经过5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专家们成功完成了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主动脉瓣置换术。

  术后第二天,彭女士顺利脱离呼吸机后转出ICU,目前在顺利康复中。

  房间隔及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疾病。

  常规体外循环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最重要的修补方式。

  由于手术风险较大,对于心脏外科医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编辑Max。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 胸心血管外科 陈柔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