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國家中,雖然日本的領土面積小,但確實非常發達的國家,不僅有着強烈的危機意識和強國意識,在戰敗後更是專注於強烈的自我提升學習以及向權威的靠攏,發展經濟優先的原則,短短時期便彌補了戰敗後國家的虧損。二戰後日本軍事發展受到限制,對於核武以及重型武器的發展一直被美國牽制。二戰時期日本的國力以及軍事發展一直是亞洲領先水平,因此纔有有能力滋生其侵入臨近大國的野心,成爲二戰的發動者。

二戰期日本:25艘航母、600軍艦以及2萬戰機,科技水平等同德國

日本是亞洲僅有的帝國主義國家,在二戰發動期間,其其綜合國力的發展已經非常超前,有着世界領先的科技水平,甚至等同於德國。二戰前日本已經裝備有大量的先進軍事裝備,空軍方面裝備有當時最先進的戰鬥機2萬多架,陸軍方面裝甲坦克軍超過10萬,海軍方面裝備有軍艦600多艘以及航母25艘。據記載當時日本的軍工發展非常先進,日本三菱重工建造的飛機約有18000架,坦克約4600輛,可見軍工發展的程度,是當時亞洲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

二戰期日本:25艘航母、600軍艦以及2萬戰機,科技水平等同德國

一戰後德奧成爲戰敗國,而英法美日都是戰勝國,戰後簽署的《凡爾賽合約》也正式將國際格局重新排列。國際格局的重新洗牌,讓英法美獲利頗多,但日本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利益。長期保持危機意識的日本自然不甘於這種局面,且遭遇當時全球經濟危機,日本決定向外發展擴充勢力。當時其日本軍部內部有兩種方案,北進和南進,之後日本軍部選擇先北進,向朝鮮以及中國的東北入侵。之後再南進,就是資源豐富的東南亞區域。

二戰期日本:25艘航母、600軍艦以及2萬戰機,科技水平等同德國

上世紀20-30 年代,日本移民大量進入東北,在東北三省區域進行了大規模的礦場開採、工業發展以及土地墾殖。日本將東北地區作爲爲其戰爭後勤提供資源的場所,貪婪的汲取着東北豐富的資源。當時在日本扶持下,僞滿洲的工業發達,一直源源不斷的爲日本軍隊輸血。

二戰期日本:25艘航母、600軍艦以及2萬戰機,科技水平等同德國

日本的南進方案也十分順利的將朝鮮收爲己用。之後1905年日本正式控制東北地區,開始進一步侵入中國其他地區,策劃更大的野心。日本具有非常高明的戰術,但卻沒有高明的戰略佈局,中國的崛起,美國的壓制,導致其必然的失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