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霖耳鼻喉醫院提醒您:耳石病的臨牀表現有3個特徵:

1、發病突然

癥狀的發生常與某種頭位或體位活動有關。激發頭位(患耳向下)時出現眩暈癥狀,眼震發生於頭位變化後3-10s之內,眩暈則常持續於60s之內,可伴噁心及嘔吐。

2、眼震十分特殊

在坐位訓練改變至激發頭位時出現一種旋轉性的短暫的易疲勞的眼球震動,作耳向下時眼震為順時針方向,右耳向下時為逆時針方向,眼睛震持續過程中,先是逐漸增強,其後逐漸減弱,當從臥位回至坐位時,出現一種方向相反的短暫低速度眼震。

3、病程

可為數小時至數周,個別可達數月或數年,眩暈可週期性加重或緩解,眩暈的成為變化較大,嚴重者於頭輕微活動時即出現眩暈,間歇期可無任何不適,或有頭暈、眩暈發作後可有較場時間的頭重腳輕及飄浮感。

耳石病的治療:

治療方法主要是耳石複位,其有著名的Epley和Roll複位法,即通過手法人為地改變內耳半規管的空間位置,把耳石從半規管中「驅趕」出來,回到耳石器中。複位後患者一般在3-5天內應避免頭部劇烈昂頭和低頭運動、避免患側臥位,睡覺時頭位也應適當抬高20度左右。

首先耳石病不是梅尼埃病,正規的的名稱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與體位有關,並且眩暈的持續時間短,幾秒鐘到幾分鐘,只有手法複位,用藥效果不好。梅尼埃病與體位無關。

採取仰臥垂頭位,向患側轉45°,臉朝上,頭及軀體向對側轉動,直至臉朝下,頭位與中線成45°,與原仰臥位成135°,保持每種頭位6~20秒,然後坐起,治療過程中用50Hz振動器放於患側乳突後。上述方法堅持用上10---15天,會有一定的效果。在這裡堅決反對藥物治療。

手法複位治療:

耳石病雖然痛苦,但是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治療方法。該方法不需服藥,效果奇特,可以說是立竿見影。這種治療方法叫做「手法複位治療」。具體就是醫生根據患者受累部位的不同,給予不同複位治療,通過改變患者頭部位置,讓脫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來的地方,使它不能再刺激神經末梢,自然也就不會頭暈了。

因此,出現眩暈癥狀的患者應首選神經內科就診,排除其他急需處理的危重疾病,如腦出血、腦梗死、腦腫瘤等。如確診耳石症可接受手法複位治療。但由於目前許多神經內科醫生對該病認識不足,極容易被當作「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頸椎病」,即使被介紹到耳鼻喉科,也容易被基層醫院或者大醫院的年輕醫生誤診為「梅尼爾病」。有人多個醫院奔波,前後花費好幾萬也沒有獲得確診。其實耳石症能佔到日常門診眩暈病人的30-50%,而誤診率很高,目前醫學界尤其是神經內科醫生應當加強耳石症的教育。

耳石病手法複位一般一次見效,個別患者需要多次複位才能治癒。一般門診治療即可,個別需住院多次複位。患者複位時會誘發眩暈,偶爾會發生嘔吐(需有家屬陪同),但一般持續時間短暫,無明顯不良後果。複位成功後需休息半小時後再離開,並禁忌開車。複位後三天內最好避免平臥。建議睡硬板牀,用蕎麥皮枕頭。目前有部分醫院的神經內科和耳鼻喉科可行該項治療。外地患者如果當地未能確診,或者確診後不能正確複位,也可聯繫到大醫院診治。

嚴重頸椎病、頸椎外傷、頸部動脈夾層、嚴重心臟病的患者需謹慎治療以防止病情加重。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耳石症手法複位看似簡單,但是必須由經驗豐富的醫生操作,患者不宜自行複位,以免發生危險。

耳石病本身藥物治療不能阻止眩暈發作。但是有的老年患者合併腦血管病可能需要同時給予輸液治療。有的患者合併焦慮、抑鬱、失眠或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需要給予相應藥物治療,防止耳石症複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